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Hi~我是三七,关于我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0-11-05 11:00:21
一转眼,三七节又要到来了!
都知道咱文山是三七之乡
但关于三七
你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们请到了老朋友三七小同学
让它本人为您好好侃侃~
三七的“家”↓↓
Hi~朋友们,我是三七,现在要为您隆重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38公里,有汉、壮、苗、彝、瑶、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11个世居民族,常住人口365.4万人。文山是云南省的东大门,既沿边又达海,是"一带一路"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云南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域,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作用突出;文山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红七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确定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全州都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的范围;文山是原战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都一直处在支前参战的前沿阵地,现在是稳边固边的重要区域,正在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文山州自然禀赋好、发展潜力大、后发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有"高原水乡"普者黑、"世外桃源"坝美胜景,享有中国"三七之乡"、"八角之乡"、"八宝贡米之乡"、"辣椒之乡"、"草果之乡"、"阳荷之乡"等美誉;这里是11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互相扶持的美丽家园,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是英雄的圣地,孕育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不怕死、不怕苦、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和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这里还是投资的热土,有天赐文山的稀世珍宝、造福人类的健康使者--文山三七。
介绍完我的家,你是不是对我这个稀世珍宝很感兴趣?
咳咳,别急,让我来为您介绍我主要有啥功效吧~
三七的功效↓↓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人参属药用植物家族的重要成员,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由于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生长分布范围极其狭小,原产于云南文山州境内海拔1000~2000米地区。文山因其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成为三七的原产地、主产地,文山州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三七种植历史至今已有400余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是世界公认的三七道地药材产区,并被国家批准实施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文山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中药中的阿司匹林,是维护人类健康不可多得的重要药材。三七使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仙传外科秘方集》(杨清叟,1378)迄今已近600多年,而文山民间的使用已上千年。三七真正被世人认识并得以广泛应用是在李时珍将其载入《本草纲目》(1578)之后,李时珍称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此外,《本草纲目拾遗》《中医药大辞典》等许多我国著名的医学古籍对三七的功效和使用都有明确记载。其中:《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三七补血第一,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中医药大辞典》记载:三七生吃可去瘀生新、消肿定痛,且止血不留淤、行血不伤新;三七熟服可补益健体。自《本草纲目》之后,三七便逐渐被世人接受和利用,广泛成为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血瘀症的良药。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三七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三七中含有十多类上百种功效各自不同的有效成分,目前已知的单体皂苷就达139种、多糖10种、氨基酸20种、黄酮8种、挥发油70多种等,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治疗上疗效独特,是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
(来源: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