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警惕“掏空”基层人力“三害”
发布时间:2020-11-06 18:34:46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招生考试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级各地加大力度落实基层人才倾斜政策,招录了一批年轻人才到基层服务,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基层各项事业发展增添了助力。在年轻干部培养方面,各级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如任职培训、脱产培训、专题培训、跟班学习等等,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年轻干部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然而,就现状而言,滥用“跟班学习”措施,“掏空”基层人力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由此对基层产生的“三害”不容小觑。
人才留住难,此为“一害”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村镇规划、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乡镇对人才早已是“求才若渴”。诚然,老同志们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的确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新时代新发展而言,能力有所欠缺,创新能力不足,思维形成定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亟需优秀人才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新活力。然而,现实情况是,人才留在乡镇难。一些新考录的西部志愿者到乡镇签个字、盖个章,走个程序便留在县级部门服务,服务期满后才再次到乡镇签字盖章;一些“三支一扶”人员,刚到岗便被上级要求跟班学习一个月;一些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初有起色的年轻同志,一旦被上级“盯住”过不了多久便要被抽(借)调跟班学习;一些县级部门,有这样那样的工作,便往乡镇抽(借)调人员,多个部门“多管齐下”便把乡镇年轻人抽得“七七八八”。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间的跟班学习,可以拓展乡镇干部的视野,增长其才干,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但若长时间抽(借)调,则会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
基层运转难,此为“二害”
随着机构改革,乡镇机构、编制进一步精简,职能职责进一步明晰,行政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开展脱贫攻坚、爱国卫生、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扮演者多种角色,发挥“三头六臂”作用,努力适应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乡镇而言,本就事多人少,在面对上级抽(借)调人员跟班学习时,有苦不敢说,只能任凭人员被抽走。随之而来的,是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交接不畅,部分事务缺乏管理,留下来的人身兼数职之外又额外增加许多工作量,机构运转困难,一些工作难以按照上级要求高质量完成,在上级检查考核时反映“人手不够”的情况时,对检查组人员所说的“客观事由不能免责”等批评意见也只能虚心接受,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分工、压实责任,解决人手不足运转难这一大难题。
队伍建设难,此为“三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毕业返乡服务家乡发展,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朝气,逐步解决了基层干部老龄化的问题。但是,一些上级部门无休止“掏空”基层人力,又使得队伍建设“一夜回到解放前”。年轻力壮、能力突出的一批批年轻干部被上级借跟班学习之名,行抽(借)调之实,占着乡镇编制,却又无法为乡镇发展献策出力。这样一来,乡镇干部,多数又只剩下老同志们,人才队伍建设难免出现不平衡,停滞不前的现象,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需要,服务乡村发展的干部队伍人才或许会成为“纸上空谈”。
综合工作现实需要来看,特殊时期抽(借)调乡镇人员确有必要,但若不考虑乡镇工作实际,任由上级多部门同时抽(借)调乡镇得力干将,“掏空”基层人力,则会导致基层运转困难、工作落实困难的一些列难题接踵而至。对此,建议组织人事部门严把人员抽(借)调关。事前进行审批,由有用人需求单位(部门)对确有必要抽(借)调的情况、时限等进行说明,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听取被抽(借)调人员所在单位领导及被抽(借)调人员意见建议,综合工作实际进行考虑,确定是否予以批准;事后进行监督检查,在抽(借)调期满后,被抽(借)调人员原则上回本单位开展工作,确需继续抽(借)调到上级单位(部门)服务的,由上级单位(部门)重新将最新情况提交审批。对于未经批准抽(借)调、延长抽(借)调期等情形,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严肃处置。
严把事前事后两道关,既能从实际出发保障上级重要工作落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层人力被无休止“掏空”,如此才能保障各级之间工作推进平衡,落实真正见实效。
(杨智清)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