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兑现高质量脱贫“军令状”,砚山脱贫成效考核全州NO.1!
发布时间:2020-11-24 15:44:55
文网讯 11月24日,文山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砚山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州新闻发布厅举行。州委常委、砚山县委书记李红作《砚山县“两个率先”兑现高质量脱贫“军令状”》主题发布。
砚山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79个贫困村14822户贫困户64994人贫困人口。
脱贫攻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海静安区、中国兵装集团以及省林草局、文山学院等挂联单位的扶持帮助下,砚山县创新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大力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扛实责任,尽锐出战,全面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危房改造脱贫、教育脱贫、健康医疗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基础设施配套、消费脱贫、公共服务保障“十大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2019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砚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文山州率先脱贫摘帽县,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脱贫摘帽后,砚山县始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扛实责任抓落实,2019年末,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进入“好”的行列,排名全省第22位、全州第1位。今年以来,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8月,顺利通过脱贫普查验收。高质量兑现脱贫“军令状”。
砚山县着重构建八大体系,全面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构建协同高效攻坚体系。9名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所有县处级干部挂乡包村具体督战,脱贫攻坚指挥部强化调度指挥。117家省州县单位、44名县级领导、7706名挂包干部真情帮扶,79支驻村工作队、1028名驻村工作队员真蹲实驻,6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突击队冲锋在前,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构建稳定脱贫的增收体系。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12464.43元,所有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均达5000以上,其中超过8000元以上11922户,占80.43%,超过10000元以上8994户,占60.68%。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5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10个,发展蔬菜、辣椒、烤烟、水果等高原特色产业160余万亩,畜禽养殖600余万头(只、羽),有效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建成扶贫车间50个,提供开发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等乡村公益岗位4639个,砚山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20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0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94万人,比2019年增长27.7%;采取“电商扶贫、工会消费扶贫、对口消费扶贫”模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年网络销售额5亿余元。组织扶贫产品到上海、广东、昆明等地展销推介,推动县内企业与沿海知名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年实现“云品入沪”1000余吨、“云品入粤”5万余吨,带动砚山农产品外销38.5万吨,销售额达14.6亿元,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一。组织开展工会消费扶贫,推动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食堂,实现工会消费扶贫达4555.7万元。
构建城乡一体的支撑体系。2016年以来,建成易地扶贫安置点13个,集中安置789户3625人(贫困户520户),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875户(贫困户13702户),所有贫困人口均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建成二级甲等医院2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99个。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符合转诊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76件、分散式供水工程51196件,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全面达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505公里,108个村(社区)实现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群众出行便利化和安全度大幅提升。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所有群众用上可靠电和舒心电。全县村(社区)及所在地学校和卫生室4G通信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实现“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
构建多元参与的帮扶体系。上海静安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3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等项目137个,建成蔬菜、苹果、黄油桃、青花椒、软籽石榴等产业基地9000余亩,带动16个贫困村14772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中国兵装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0个,受益贫困户达5586户23219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安排3.9亿元倾力帮助砚山建成100万亩林业特色产业基地;文山学院依托“智力和万人集中消费优势”,走出了一条“高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行业扶贫新路子。社会帮扶聚合力。全县116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签约帮扶贫困行政村79个,累计投入2.59亿元,受益群众21.6万人。
构建自强不息的动力体系。开展“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五项教育,大力弘扬“自尊、自爱、自强”三种精神,全力消除“等靠要”和“我该得”等思想顽疾,从思想精神上拔除“穷根”;开展送政策助发展、送岗位助就业、送技能助增收“三送三助”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下乡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广泛开展汽修、刺绣、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帮扶目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制度,加强“教育引导正家风、村规民约改民风、文明创建树新风、执纪问责倡清风”四风建设,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俭节约、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蚌峨乡六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构建精准到位的保障体系。精准选派4批1028名驻村工作队员和79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采取处级干部一帮五、科级干部一帮三、一般干部一帮二、一帮一“5321”挂包帮扶方式,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挂包帮扶到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谋划帮扶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帮扶资金投向,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实现乡村两级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以作风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构建党建引领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2020年全县10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33个、20万元以上15个,基层党组织决战决胜凝聚力、号召力、引领力持续提升。坚持在脱贫战场锤炼干部,2016年来,全县31个集体和123人获得国家和省州表彰,脱贫攻坚战线提拔使用干部141人。
构建防止返贫的监测体系。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减免租金、服务保障等措施,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扶贫车间全面复工复产,“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强农产品滞销监测,组织产销对接,全力保障农产品无滞销;明确监测对象、内容,严明监测方法、程序,压实行业扶贫部门及乡、村、组监测预警责任,加强日常监测,主动接受监督,实行动态管理,第一时间预警报告,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边缘户风险全部消除;建立健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保险帮扶、社会帮扶、志智帮扶“六项机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对因病因灾因事故出现致贫返贫风险的,第一时间启动救助机制,第一时间落实救助措施,第一时间救助帮扶到位,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砚山县将继续抓实产业扶贫、稳岗就业、消费扶贫、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等措施,全力巩固脱贫质量,全面提升脱贫成色,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幸福感与全国、全省、全州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同时,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以平远镇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努力把砚山建成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示范区。

(记者 刘梅)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