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公务员及时奖励丨高铁华:俯身七乡沃土 镌刻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4-05-10 10:50:52  

开栏语:
2021年以来,全州上下对标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成功实践,大力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以“文山之干”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三年来,我们以“文山之干”推动全州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大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文山之干”成为了文山最响亮的名片,成为文山干部群众新的“风向标”,成为实干兴滇的标杆和标志,文山之干、文山之变、文山之美成为外界对文山的共同印象。
2月19日,我州举行“文山之干”表彰奖励大会,通报表扬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对29名公务员给予及时奖励,现场为“文山之干”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颁奖。

即日起,“文山发布”系列平台推出“公务员及时奖励”专栏,宣传报道获奖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持续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向着文山下一个崭新的三年再出发,以“文山之干”再创文山荣光。

今天推出《高铁华:俯身七乡沃土 镌刻使命担当

滇桂走廊,福地七乡。在砚山县这片肥沃的红土地上,她心系“国之大者”,以铁一般的决心和毅力,守好每一寸耕地、用好每一寸土地,她就是砚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高铁华。她扎根土地,把满腔的热情和汗水尽情挥洒在壮乡苗岭、彝山瑶寨之间,一心为民造福。

万亩耕地的“保护者”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保护耕地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为基层自然资源部门的负责人,高铁华深知,耕地保护工作不能等、也等不得,不能缓、也缓不得,必须以“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信念和决心推进该项工作。

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为高效推进各项工作,高铁华将办公室搬进专班,利用下班时间研读政策文件,向分管的副局长和业务股室负责人虚心请教,短短一周内,就对全县耕地保护工作了如指掌。她带领干部职工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无暇顾及自己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

为更好指导各乡(镇)开展工作,高铁华深入一线调研26次,现场办公攻克“疑难杂症”。阿舍彝族乡巨美村是县自然资源局的挂钩帮扶村,为帮助该村按时完成任务,她从全局干部职工中选优挑强,将3名优秀干部派驻巨美村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帮扶,并协调资金帮助巨美村开展林地复垦工作,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全县耕地保有量199.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57.4万亩,入库耕地1920余亩,为全州入库耕地最多的县。

针对历年来累积的违法问题类型多、形成原因复杂、整改难度高等问题,高铁华敢于依法亮剑,深入现场逐一研判,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保证了违法问题的整改销号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各类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美丽家乡的“规划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高铁华主动求新求变,积极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工作。

为构建国土空间“一张图”,高铁华带队研究规划文本,将“三条控制线”作为高压线、生命线,强化底线管控,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专家论证等方式,充分听取全县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精益求精修改完善文本,《砚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现已通过州规委会审议。为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进展,高铁华组织业务人员分类型对各乡(镇)开展业务指导,把好审批关,为群众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推进落实“多规合一”,全县8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县级审批。为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高铁华“跑州进厅”,到省、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11次,争取各方支持。2023年,全县产业项目用地获省级批准1859.72亩,为全州获批准面积最多的县。

绿水青山的“守望者”

砚山县独特的地貌和气候塑造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铁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辩证思维,自觉把经济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完善《砚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规范矿业权出让流程,以前办理矿权延续等手续需要矿权人逐部门报件审核,成本高、耗时长,现在只需到县政务服务中心报件1次即可,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为推动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复垦造田相结合,高铁华深入一线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推动完善多部门联合验收机制,确保矿山企业完成修复工程后一周内即组织县级验收,不让企业多等多跑。对具备转型条件的矿山,高铁华带头探索将工矿用地复垦转为新增耕地指标和农业设施用地的新路径。目前,全县已完成8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并报州级验收通过,推动“变废为宝”,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文山日报记者)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相关阅读: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