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花园村成真“花园”丨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5-08-25 09:09:31  

雨丝掠过沱江水面,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花园村的晨雾渐次散开。站在柑子溪与沱江交汇处的观景台远眺,滔滔江水流过半岛平坝,白墙黛瓦的农舍沿河岸铺展,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勾勒出唯美灵动的生态画卷。

这座因四季花香得名“花园村”的滨江村落,正用满眼的生机,向世人展示十年治水带来的蜕变。

作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花园村以“治水”为突破口,成功打开了生态治理与乡村发展的双向通道,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苗仙湖省级五星级柑橘农业园区

治水破冰

从“臭水沟”到“清水流”

8月11日清晨,记者来到花园村,骤雨初歇,空气格外清新。

“9年前刚来时,空气中满是垃圾腐败的异味。”漫步在整洁的村道上,已在花园村工作9年的村党总支书记高利回忆道,过去,江里漂满了杂物和水葫芦,汛期一到,垃圾就往岸边堆,村里的土路更是坑坑洼洼,“村民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

改变始于2016年。花园村从“治水”入手,进行管网改造、路面整修、河道清淤……打响了环境整治攻坚战。

挖掘机开进村子那天,在沱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张秀兰倚着自家门框看了半天。“当时就想,挖沟埋管子能顶啥用?”如今,她坐在院门口的竹椅上难掩内心喜悦:“你看这污水管,直接通到镇上的处理厂,洗完菜的水、涮锅水再也不用往江里倒了。”

在花园村,村道旁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蓝色的垃圾箱,每天有人清运。“现在出门就能扔垃圾,谁还愿意往江里丢?”张秀兰掰着手指头数变化:路修平了,墙刷白了,江边长了草,连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儿。

对此,三组组长兼“河段长”郭瑞华深有感触。“过去,一遇下雨天就水体浑浊。你看,虽然昨晚下了雨,但今天依然江水清清。”站在江边,郭瑞华说,作为村级“河段长”,他每周都要完成巡河任务:打捞漂浮物、制止非法捕捞、清理沿岸垃圾。

在花园村,跟郭瑞华一样的“河段长”共有6名。他们与1名村级“河长”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力推动了村域内水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的花园村成为沱江沿岸的“真花园”

共治共享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8月12日清晨,村民李玉明早早就开始清扫院坝。打扫完自家院坝,他又拿着扫帚,主动清扫屋前的路面。

“他以前可没这么勤快,小院建起来后,现在不仅会主动打扫自己的卫生,还会帮助邻里。”村民王燚感叹道。

王燚还有一个身份,是当地“乡情小院”——“四合小院”的“院长”。

小院推行前的农村环境治理难题,他记忆犹新:“以前喊大家搞卫生,敲破锣都没人应。现在不一样了,小组长按户排班,今天你扫巷口,明天我清沟渠,谁都不含糊。”

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特征和川南大散居、小聚居的居住形态特点,富顺县创新推出“乡情小院”治理模式——将相对集中的10至30户划为一个小院落,每个院落推选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管理小组,负责院落内的环境卫生、矛盾调解等事务。

在此基础上,花园村还探索推行“家风录”积分管理办法和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村民们只要参与垃圾分类、义务植树、帮助邻里等活动,就能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到村里的超市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日用品。

“5积分能兑换牙刷、肥皂,10积分可兑换牙膏、洗洁精,50积分能兑换一桶菜籽油……”村民李清月满面春风地向村民们展示刚刚从“积分超市”兑换的一提纸。她告诉记者,自积分制实施以来,大家参与环境整治热情不断高涨,村民们由原来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如今的花园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共同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

生态变现

从“种庄稼”到“卖风景”

水清村美,聚拢了人气,更激活了产业。

沿着村道往深处走,连片的柑橘园望不到头,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2017年,花园村依托村甜橙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苗仙湖省级五星级柑橘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村民进行品种更新和技术革新。

“我们以柑橘产业为主导,采取‘柑橘+生猪+大豆’种养循环、粮经复合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高利指着果园介绍说,目前园区已种植柑橘1.51万亩,涵盖塔罗科血橙、沃柑等10余个优质品种,年产量达2.2万吨,产值约2.03亿元。

如今,该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2024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2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生态美景还引来了“新村民”。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王波第一次来花园村,就被沱江环绕的宁静打动。2024年,她和闺蜜合伙开了家“红豆小苑”,集村咖美食、乡村旅拍、豆花非遗体验于一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王波算了笔账,小苑去年10月开业至今,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营收超20万元。

更可喜的是,村民用闲置农房入股能分红,6名曾经的留守妇女经过培训成了“乡村餐饮师”,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如今小苑周边,农家乐、民宿、私房菜馆陆续开了起来,形成“叠加效应”,沉睡的乡村资源彻底活了。

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为花园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铺就了新路。

“今年6月, 我们建成投用‘橘创空间’,包括柑橘文化展陈、交易中心、体验中心和研学中心等。接下来,将持续引进私房菜、村咖、民俗等配套设施,打造多元旅游业态。” 高利介绍说。

夕阳西下,沱江水面泛起金光,白墙黛瓦的农舍炊烟袅袅。如今的花园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田园风光、和美乡情相映成趣,“花园”成为了村民的“幸福家园”。

(自贡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嘉 欧亚非 芶思 文/图)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