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人必读 | 滇南抗战连载① 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滇南抗战”

发布时间:2020-10-19 14:00:07   阅读 8739  

2020年9月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节日。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75年前,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铭记,在中国人民这场伟大胜利的背后,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段历史,将激励着人们赓续在血与火中淬炼升华的中华民族精神。

——题记 


1937年10月5日,滇军第60军在昆明举行抗日出征誓师大会。



序言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一场不该被遗忘的完胜。从1940年入侵越南,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日军一直没有放弃由越入滇的计划,但是,都遭到了中国军民的有力反击,滇南守军创造了拒敌于国门之外未失寸土的奇迹——这就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滇南抗战”。

一直以来,有关滇南抗战的史料非常稀少。即使是最近编撰集成的相关书籍,所收录的篇什和内容也不多,对于滇南抗战的历史,更是缺失比较全面的、系统性的文字记载。

抗战时期,滇越铁路是重要战争物资运输线。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位于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国内国际战局的变化,将云南推到了“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的位置,不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线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中,云南从抗日大后方逐步转化为抗日大前方,不应是1942年滇西抗战开始,而应从1940年滇南抗战开始。滇南抗战,拒敌于国门之外;滇西抗战,抗战胜利的先声。云南战场最终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难以取代。

滇南抗战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片红土地上洒下了热血、献出了生命。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许多亲历亲闻者相继离世,这段历史已到了非挖掘不可的地步,否则,终将沉埋于历史的沙海。

为了能够系统、全面地再现滇南抗战的历史,笔者经过近10年的努力,收集、整理、撰写了流行于文山、红河地区民间的有关滇南抗战的故事、传说、趣谈,查阅了两州内及以州外各地区的众多文史资料、县志、书籍,并阅读了部分经过有关部门审定的回忆录、文件等史实材料,对零散的档案、资料以及有关的记录作了梳理、剪辑、编撰。

本文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来源于文山、红河两州老一辈抗战时期亲历亲闻者的经历、言传以及他们留下的简单记载。一些资料转引自《抗战中的红河》《文山的抗日战争》《文山州政协文史资料》以及有关的县志等已公开出版的书籍,极少量资料源自有关专家学者发表过的文章。有很多的档案记载,只能从那些片言只语的表述中去推定或判断,然后尽力进行佐证,最后形成了这篇文稿。在此,向这些资料的提供者表达衷心的谢意,并向参加过滇南抗战的老兵们致敬!



第一章 未雨绸缪



一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抗战全面爆发。

虽地处西南边陲,听到消息的云南人民义愤填膺,热血沸腾,有志青年纷纷请愿,积极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为了抵御外侮,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将滇军合编为第60军,由卢汉任军长。同年9月初,第60军在昆明南郊的巫家坝举行了誓师大会,当月中旬先后离开昆明开赴抗日前线,众多文山、红河籍官兵随部队进发。第60军誓师出征,昆明各界群众献旗相送。全军将士庄严宣誓:“我们要发扬云南护国主义之精神,杀尽倭寇,保卫祖国,还我河山!”

1938年,第60军参加徐州会战,于台儿庄重创日军,之后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此时云南又编练58军、新3军出征抗日。文山、红河籍众多官兵亦随军转战大江南北,在重创日军的同时,滇军亦伤亡严重。

民众在悬崖峭壁边铺设中越铁路

1938年10月21日、25日,广州、武汉先后沦陷,中国沿海各口岸尽被日军封锁,以越南海防为枢纽的中越交通,特别是滇越铁路一时成了中国国际抗战物资运输通道。为彻底切断我国国际抗战运输线,日本加强了对法越当局的外交压力,并加紧了对滇越铁路的轰炸。1939年初至1943年下半年,先后数十次轰炸滇越铁路及其沿线蒙自、开远、个旧、呈贡等地,酿成了一系列惨案。

早在1938年9月,日军就已经开始了对滇越铁路的封锁,比对滇缅公路的封锁早了两年。日军疯狂的飞机从海南岛起飞,之后,越南河内、泰国清迈、缅甸仰光等地,皆成为日军飞机轰炸滇越铁路和云南重要城市的前沿基地。谁也不会想到,1910年3月31日,当滇越铁路第一趟列车来往于中国昆明与越南海防之间时,仅仅时隔30年之后,这条由法国人修建的铁路,会以坚定的姿态参与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中。围绕着这条铁路,日军强行进占法属越南,对中国抗战大后方虎视眈眈,意图北进。

1939年底,“云南王”龙云通过特别渠道获悉:“为切断中国抗日补给线,日军已经做好了入侵印度支那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准备。”

龙云生于1884年11月19日,殁于1962年6月27日,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恩安(注:今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七七事变后,龙云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并表示“滇省军队已经整理就绪,随时皆可为国家而效命也”,代表了云南各族人民表明坚决抗战的决心。

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龙云主政云南期间,保持了云南相对稳定的局势,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云南实力增强,被称为“云南王”。

1940年,就中越铁路形势,龙云致卢汉的信

情报是真实的,日军早有切断中国抗战大后方运输线的企图。看完这份情报后,龙云睡不着了,他翻来覆去地思考,面对云南的险恶形势,内心深感焦虑。由于云南精锐部队第60军、第58军、新3军全部投入到了抗日前线,云南仅留有滇军7个旅驻防,兵力薄弱,防务空虚,他对滇南我军防御力量的单薄十分忧虑。

情急之下,龙云即刻召集部属,对蒙自、文山、河口等地的防守情况进行了视察,又以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盛家兴为首,率各军参谋长,在滇南崇山峻岭中实地勘测,很快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历时两个多月,着手制定“防守滇南作战计划”。针对云南省内防御空虚、兵力不足的实际,先作准备、未雨绸缪,认真、积极组织全省军民展开军事防御、军事训练,在云南全省营造全民皆兵的氛围,从时间上尽量拖延日军的进犯。

龙云是个有远见的务实者,如果不是他的未雨绸缪,滇南文山、红河两线的战争将会比滇西抗战更为惨烈,甚至可能会改写抗战历史。有资料证实,至1940年初,龙云针对云南兵力空虚的实际,就在全省113个县组建成立了数十万群众的国民兵团,这支部队由各县县长兼任国民兵团团长,并接受正规部队训练。

同时,龙云作为云南抗战的领导者,以民族大义当先,坚决抵制蒋介石的“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顶住了蒋介石“国防归中央,保安归地方”的训斥,在全省迅速建立了7个步兵旅,组成第三批抗日部队。第1旅旅长卢浚泉,第2旅旅长龙绳武,第3旅旅长阎旭,第4旅旅长马继武,第5旅旅长邱开基,后杨炳麟继任,第6旅旅长龙奎桓,后潘朔端继任,第7旅旅长万保庶,后该旅裁撤。1943年,7个旅又改编为6个师,称为暂编18师,师长卢浚泉,暂编19师,师长龙绳武,暂编20师,师长安纯三,暂编21师,师长邱秉常,暂编22师,师长杨炳麟,暂编23师,师长潘朔端。

滇南抗战初期,龙云仅在文山地区就组建了第6、7两个步兵旅。文山独立1团团长龙奎垣升任第6旅旅长,任命万保庶为第7旅旅长。文山、红河人民与云南人民、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积极参军,全民抗战,做好了抵御日军侵犯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滇南抗战中,龙云坚持“军民合作、国共合作、中美合作”的合作方式,这3种合作方式让滇南的对日军事防御固若金汤。

 二 

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头领希特勒以闪电战降服了法国,6月14日,德军攻陷法国巴黎,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法国战败,维希政府建立,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世界的局势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云南因与法属越南接壤,如果日军进驻越南,那么中国的大后方云南将直接面对来自南面的军事威胁。龙云在得知日军即将进犯越南的消息后,就立即判断出滇南方向肯定会出现危机。滇南是越北至昆明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西南的大门,滇南一旦沦陷,昆明便朝不保夕。

巴黎沦陷,德国的东方盟友——日本法西斯对侵占法国殖民地和印度支那、截断中国抗日后援的欲望就更强烈了。日本通过德国向法国发出了“进驻越南”的要求,法国人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毕竟这个事情太“丧权辱国”,尤其是屈服于亚洲人的要求,傲慢的法国人受不了,不过纳粹可没那么多的耐性,德国战车一施压,法国维希政府也只能同意,不过还是略显傲慢地要求谈判确定日军进驻越南的时间和方式。

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1940年6月初,龙云指示滇黔绥靖公署参谋长刘耀扬召开各军事及重要机关会议,将全省分为昆明、宜蒙、开广、河口、腾越、宣曲6大警备区,做好迎敌防御准备。有鉴于日军一旦占领越南,云南这个抗战后方一夜之间就会成为抗日前线,作为云南最高地方行政和军事长官的龙云,对滇南防御力量的布置已提上议事日程。

在日军进攻越南之前、法国政府刚刚屈从日本要求完全中断滇越铁路运输之时,龙云就已经洞悉日军会很快进攻越南,1940年6月20日,他以滇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的身份,向中央发出急电,要求将云南在省外作战的部队调回,在滇南积极进行防御。当时在省外作战的滇军有第60军、第58军、新3军,称为第一集团军,这些部队当时正在湖南、广西一带与日军作战。

云南省主席龙云等政要欢送第60军出征

史料载,滇越铁路停运当天,龙云即电告卢汉:“第一集团军调滇一事,务恳敬之(即何应钦——笔者注)兄顾念乡邦,即日决定,令饬该军同时开拔回滇,以应事机。如稍迟延,即有大碍也。又滇越铁路已于本日停止运输。原因尚不明了,刻正在询问中。”

同时,他又致电内政部长周钟岳;“即到。重庆。内政部长周速转卢永衡弟(即卢汉——笔者注),前电计达。雄密。即译呈何敬之兄勋鉴:海防铁路,既已突然停运,敌军自必然登陆无疑。滇中空虚,毫无准备。一旦敌人以最迅速姿态,循铁路突然冒进,殊觉无所措手。查前此顾虑北海登陆,迭电呈请预为部署,不幸言中。现又海防登陆,滇省直当其中,感受严重威胁,防务倍形重要。请迅即指示办法,并恳准即指调第一集团军回滇,俾厚军力,而资应付。无任迫切之至。再者,滇省中央机关林立,工厂、仓库无虑百数。如何措置,并请预为之计,俾免临事周章为祷。弟龙云叩。号秘。印。” 

第二天,又致电在重庆的卢汉和陆崇仁:“急。重庆。卢司令永衡、陆厅长子安:雄密。(一)日来滇越铁路忽然停止运输,谣言蜂起,真象未明。今晨派员飞河内,谒见越当局。(二)总之,安南事变不过时间问题。德、意正在洽商之中。吾滇将从此直接受到威胁。故第一集团军,非迅速调回不可。务望积极请求,不可忽略。(三)滇购越米,现已中断,粮食将成问题。希就近向中央各有关机关切实商洽,请予统筹为要……盼复。云。巳马机。印。”

这时,龙云就强烈要求紧急将第一集团军调回云南,以资应付。几天后,又以“特急”致电蒋介石、何应钦,以越南防务紧张为由,要求第60军率部回滇,加强滇越边境之防务。但是,蒋介石以“欧局剧变,法国停战,须静观数日,俟欧局明了后,兵力如何分配,方能统筹”予以回复,这表明蒋介石此时心中对应对滇南抗战的紧张形势并无确切的主意。

1940年9月,龙云又向国民党中央发出十万火急的急电,请求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紧急调回正在华中战场与日寇作战的滇军第60军和新3军,回滇展开积极防御:“特急。重庆委员长蒋、总长何:殖密。现在越局,观察维祺措施,日军入越意成不可避免之势。目前,我方作战计划顾虑已极周详,惟准备入越之师,不见充分,而在滇防守之师,亦嫌单薄。中日战争虽已三年,而此次实为最后之一着,不能不特别注意。再三筹思,仍以第一集团军全部抽调回黔、桂边境驻扎,以备不时之需,为最适宜。特此重申前请,务恳俯予采纳施行,不胜翘企待命之至。职龙云。申微。机。印。


同一天,龙云还致电给重庆的军委会副参谋长白崇禧,请其从旁婉言建议蒋介石同意调第一集团军回滇增防。在龙云和一些军事领导人,包括白崇禧、何应钦等的努力下,同月11日,蒋介石复龙云电,“昆明龙主任,申微机电悉。殖密。已令薛长官从速抽调一军集中柳州侯令,其余一时无法抽调。中正。真。川侍参。印。”蒋介石终于同意即刻调回第一集团军第60军、第58军及第一集团军总部,于云南文山、红河一线布防,第一集团军总部设在蒙自。同时蒋还下令破坏靠近中越边境云南一侧的铁路、公路的重要桥梁即路轨,以防止这些交通设施为北犯日军所利用。

其实,早在半年前,龙云让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盛家兴精心制定的“防守滇南作战计划”的要点就是:彻底破坏各边境通越的各条道路,阻绝滇越交通;选择险要地点,构筑坚固的国防工事,抗击来犯之敌。这份千余字的“防守滇南作战计划”,真可谓是: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整条防线在兵力部署上也是兵分三路,互为作用。即1/3兵力警戒,1/3兵力训练,1/3兵力搞生产,分期轮换,作长久打算。现在,眼见日军蠢蠢而动,龙云这份早做的计划,就派上了用场。

滇军第60军机枪射手

从云南抗战的历史书上可以看到,滇西抗战进行得极为惨烈,而滇南抗战,因为龙云未雨绸缪,最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达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奇特效果,成为云南抗战历史乃至中国抗战历史上的奇迹。

历史不会忘记,镇守滇南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充分利用文山、红河地区天险和高山深谷,河流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中越边境线严密布防,发动群众支前参战,联合沿边土司武装,将文山与红河东西两条战线构筑成军民联防的钢墙铁壁,让日军望而却步,终于据守住了祖国的西南大门。

当时,美、英、苏等盟国驻华武官分别到文山、红河两防线视察,对“防守滇南作战计划”的“防御之严密,士气之高昂,手段之高超”的防御体系钦佩不已。英国驻华武官邓吉斯少将感慨地说:“我若是日军司令官,天皇下令要我由滇南进攻昆明,我只有自杀!”

三 

1940年春夏,日寇在中国战场一筹莫展,北进受挫,战略物资供应受到极大威胁,这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其侵略扩张的主攻方向进行重新研究。接下来,一连串的震惊中外的大事都在这年的9月发生。

9月初,侵占中国广西和广东南路的日军以武力强迫维希政府法属印支当局同意日军进入法属印支北部并驻军。龙云知道后,虽有预料在先,但仍十分震惊,心想,“云南从此不再偏安一隅,该下决心了!”9月12日,龙云一接到蒋介石的命令,随即下令炸毁滇越铁路边境的河口大桥及一号隧道,一刻也没有耽搁,并相继拆除河口至碧色寨的铁轨177公里,同时炸毁、破坏麻栗坡、马关边境一线公路、桥梁,以此阻断日军进攻滇南的主要通道。

中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由昆明到越南海防。这条铁路全长854公里,自1910年建成通车后,为云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了全国抗战的胜利,云南人民却不得不炸掉它。当天,在滇越铁路及文山、红河地区中越边境线上,爆炸声此起彼伏,滇黔靖公署直属工兵38营顺利完成爆破任务,大段大段的铁路、公路被中国军民毁坏,使日寇失去进攻云南的便利条件。

9月22日,日军派出重兵从广西直下越南谅山,并与敢于抵抗的法国殖民军交战。同时,实施海陆空一体化协同作战,日本军舰抵达北部湾,在9月26日展开两栖登陆,4500名日军在越南海防登陆,大批难民源源不绝地涌向中国境内。文山这座滇南小城,也收容了很多逃往中国的越南难民。

据史料载:9月22日,日本与法国维希印支政府签订协议,以建立军事基地及运输权益,但限制只可以有6000名日军驻守印度支那,及在某一段时间内在整个殖民地最多可派驻25000人。而且,协议的最后一份文件禁止日本陆、空及海军从法国印支属地发动军事进攻,除非得到双方一致的协议。

但是,在协议签订仅仅数小时后,日军第5师团在中将中村明人指挥下,迫不及待地从三处地点越过边界并占领了在谅山的铁路起点。日本不但违反了协议,而且日军还与一个旅的法国印支殖民军和法国外籍兵团发生战斗,直至9月25日谅山陷落,法国败军踏上了前往河内的道路。当时,维希印支法军仍在越南各地坚守,并及时派出了一个团,守卫谅山到河内的道路。

9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驻日本大使在东京抗议日军南支那方面军违反协议。不过,日军飞机又在第二天(即9月24日)早上,从北部湾飞来轰炸越南海防,此时,法国维希政府的态度就开始软化了,但是,为了国体,法方仍命令海岸守军继续防守并开火阻止日军的任何登陆行动。

9月26日,日军到达海防以南的海岸并开始进入港口。在第二次登陆时,日军坦克也参与了进攻,海防也被轰炸,造成一些伤亡。下午,约4500名日军及12辆坦克离开海防,向河内突进。直到晚上,战斗终于结束,日军攻占了处于河内市郊的内排空军基地、老街及北江市的火车站,日军在海防及河内分别留驻900名及600名的部队。日军的这些行动,已经足够有效地封锁住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除了经由缅甸方向的道路运入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物资外,从滇南方向运入中国的外援被彻底阻断。至此,日本完全占领了越南。

日本第二届近卫内阁早在1940年7月就抓住法国投降和本届内阁刚上台的时机,接连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等文件,确定了“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即“集中政战两略综合力量,采取一切手段杜绝第三国之援蒋行为,俾使重庆政权迅速屈服;对外施策须推动解决中国事变,并以解决南方问题为目标;对法属印度支那,包括现湛江市,期待彻底切断援蒋行为,迅速使之承认我军之补给,允许军队通过及使用机场等项,并为获得帝国所需资源而努力。”

滇军士兵出征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实施“解决中国事变”的所谓“政战两略”其实包含了在政治上对蒋介石施予强大的“和平”攻势,引诱、迫使蒋介石投降;以采取一切手段杜绝第三国之援蒋行为等,俾使重庆政权迅速屈服;在军事上,日本侵略者叫喊“南取昆明,中攻重庆,北犯西安”,其目的不言而明。日本此番策略的改变,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滇南防守更是受其直接影响的问题,所谓“杜绝第三国之援蒋行为”主要是指切断印支通道——以滇越铁路为主的世界各国支援中国抗战运输线。当时,“印支通道”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开辟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线,承担了多种战时功能。这是一条便捷的军工物资通道,尽管法国坚持其禁运军火的立场,但该通道仍为中国运来了苏、法两国的一批批重要军火,以及中国所购的其他重要战略物资。

法国陷落的第三天,日本即逼使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卡特下令禁止军火、卡车、汽油等由越南运往中国。19日,又逼迫其承诺,由日本派人员入越监督对华禁运情况。29日,以西原一策少将为团长的监督团40人到达河内。7月3日,在日本监督下,维希政府法越当局切断了滇越铁路。他们拆去钢轨,并陆续封闭了中越之间的各条公路,扣留了大批待运物资。不仅如此,为“南取昆明”,日本计划进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日本对法越当局一方面使用武力威逼,一方面打着“尊重法属越南之领土完整”的幌子,软硬兼施,终于在9月22日迫使法越当局与日方正式签署了《日法越南协定》,该协定规定允许6000名日军船只在海防港登陆;允许使用越北的飞机场等。《日法越南协定》签订之前,日军大本营即令华南方面军派部分兵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华南方面军奉命组建“印度支那派遣军”进驻法属印支北部。此后,为对法属印支南部和泰国进行扩张,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北部的部队日渐增多,法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认栽。

当时,美国人依据常理做出了一个推断:日本现在敢吞并越南,下一步肯定就是吞并荷兰在印尼的殖民地。吞并荷属印尼之后,英国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殖民地估计也不保,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该轮到自己在菲律宾的殖民地了,美国人觉得日本这样做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于是,原本在战争中认为相安无事的美国人,也开始对日本提高了警惕……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林浪平)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