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扶贫故事丨张廷泽: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发布时间:2020-06-10 16:46:54 阅读 8980
担任村干部以来,他深知自己学历不高,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努力取得大专文凭,并自学种植技术,带领党员用所学的知识对核桃树推行嫁接技术。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实现民风从“彪悍”到“淳朴”的转变,学风从“无所谓”到“你追我赶”的转变,孝老从“不养老人”到“争养老人”的转变。他就是马关县大栗树乡河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廷泽。
2011年,是张廷泽入党的第十年,更是他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一次,他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看到村上落后的景象十分痛心,心想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更要为家乡做点事情,经过慎重思考,他决定辞去马关县金佳公司驾驶员工作,于2011年5月回到村上担任文书,从擦桌子、扫大院等小事做起,任劳任怨,每件事都很认真、细致抓落实,他说“共产党员干事就要有模有样”。
“做任何事情想到的就是以身作则,从家风,从民风等方面,我自己要先做到,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讲的就是服务好群众,起带动作用,以身作则,确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张廷泽说。
到村委会上班以来,张廷泽工作之余还不断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2013年担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张廷泽把抓班子、带队伍、搞团结作为首要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关县大栗树乡河外村实现了基层党建从“涣散组织”向“战斗堡垒”转变;农村环境从“脏乱差”向“美好齐”新样貌转变。2019年,全村7个基层党组织实现达标创建。
为改善河外村活动场所条件,张廷泽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新建活动场所10个,有效保障了日常学习和活动开展。为实现如期脱贫,他领着村民找出路谋发展,做产业发展“引路员”,向上级部门协调资金190万元,采取“总支+合作社+党员+农户”和“村委会+村小组+农户”的双带模式发展油菜、核桃、水果等产业,成立2个专业合作社,连片发展油菜1498亩、核桃1169亩、水果1438亩,实现户均增加收入1万元,产业发展从“散弱小”向“规模化”转变。
“从管理的技术到成品,再到销售,我们首先是自己做,做了后我们再宣传给群众,大家都共同参与,河外辖区742户已经达到80%的人都参与进来了。下一步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走向规范化,还要扩大规模。”张廷泽说。
谈起张廷泽,河外村委会大寨一组村民张廷进连连点赞:“我们支书这几年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做得非常的好,我们栽点什么农作物,他都会来地里指导,每个星期他都来来家问情况。”
生活中,他以身作则、说话算话,家庭教育方面搞得有模有样,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儿子做人、做事成为全村学习的好榜样、好模范,是用家风带动民风、促政风最好的诠释。
“虽然在我小时候,他就出去打工了,但是他对我的教育抓得非常紧,他一直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管是学习还是各方面,对我的关心都非常多。我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他也在以身作则的践行着他说的这句话,这句话也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张廷泽儿子张添豪说。
张廷泽母亲刘文仙今年85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对于儿子的工作,老人是非常支持,尽管家里平时就她一个人,但她没有任何怨言,时常鞭策儿子,要时刻把百姓装在心里,为百姓办好事。
长期以来,张廷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为河外村的发展努力奉献着,翻开了“美、好、齐”河外村建设新篇章。2020年5月11日,张廷泽入选了云南省村(社区)百名好支书。在张廷泽看来,他身上最闪亮的光环就是农民,最感到骄傲的是成为一名奋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农民。对此,他不仅倍感自豪,更是信心满满。
“这次被选上云南省的百名好支书,我觉得是人生的最好荣耀,但是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这只是个起点,是个开始,我要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一如既往的服务好群众,做好本职工作。” 张廷泽说。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耘 吴兰会)
(编辑 刘梅)
(排版 钟晓明)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