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火爆侬人谷,带动群众增收70余万元
发布时间:2020-07-15 17:38:54
网红打卡地
侬人谷景区
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文网讯 直升机、玻璃栈道、漂流……要问广南县最值得去的景区,肯定非牡露侬人谷景区莫属啊。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侬人谷景区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广南县最有名的网红打卡地,自己成名的同时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余万元,辐射群众增收70余万元,兑现群众分红3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创业100余人次。
牡露侬人谷景区位于广南县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距世外桃源坝美景区60公里,距“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15公里,云桂铁路穿境而过,所在的牡露村为纯壮族集聚村落,始建于唐朝末年。西洋江贯村而过,长达26公里,江边古树葱茏,瀑布点缀,民风民俗古朴浓郁,稻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壮族村寨,2016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立足村情,合理规划。牡露农民合作社依托牡露村民俗及生态资源优势,将核心区划分为十里花街区、天然水产养殖区、地方特色经济林果示范种植园区(农事体验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农产品初加工区、休闲农庄体验区、天然嬉水区、露营烧烤区、休闲垂钓区、峡谷观光区、农民自建房和游客住宿规划区11个功能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建设,展示农业、农村、农民的魅力,初步将牡露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休闲乡村。
做实产业、助力脱贫。紧紧围绕“1227”目标,即以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种养殖业两个产业协调发展长短互补的发展模式,围绕“两个一”的目标推进,一个方向:共谋少数民族致富路方向,一个基础: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同步推进水、电、路事业的发展,辐射带动7个村特色产业市场化,使具有旅游资源的村变成旅游村,不具备旅游资源的村打造成旅游商品供给村,在全乡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向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致力于将牡露侬人谷打造成“养生药谷、祈福圣地、婚庆之村”,形成集山、水、林、田、畜为一体综合型休闲度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紧密合作关系,带动群众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分红。侬人谷景区经营主体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2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54人,土地入股56.64亩,现金入股30000元,2014年以来共参与保底分红32万元,合作社为贫困户缴纳养老保险合作社医疗43人15040元。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94人(政策兜底户7户27人)在合作社就业(务工)收入44000元。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护林员及景区绿化管护人员5户14人,实现收入每户每年8000元(政策兜底户2户3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厨师培训,妇女理财及劳动技能培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35人参加,通过组织提升技能的培训,为下一步发展旅游服务业及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组织及农科部门13万元作为合作制股份,入股合作社,村党总支参与分红,两年来共参与分红2万元,进一步保提高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办事效率,共入户调查3次以上,调解群众矛盾100余起,丈量入社土地3000亩。辐射6个村产业市场化。依托侬人谷景区,发展旅游商品,打造养生药谷,实施董弄村委会黄精种植200亩,投资150万元;推动老路油茶合作社发展,共整合群众油茶地2000亩,积极引进企业,打造老路村特色产业;将老井村小黄豆申报为文山好礼品,旅游商品,在网上销售,共销售小黄豆3500斤,带动群众增收10500元。
(文山日报社全媒体直播组)
(编辑 郭韦)
(排版 张振飞)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