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筑牢健康扶贫“网底”,农村贫困人口看病不难啦
发布时间:2020-08-12 15:53:01
2016年以来,文山州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全州健康扶贫工作,筑牢了健康扶贫“网底”,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防得住病,使因病致贫、返贫人口逐步下降,健康扶贫成果成效显著,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健康扶贫带来的实惠,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先后出台《文山州健康扶贫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建立起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监测机制,有效控制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举全州之力攻克“因病返贫致贫”这个“坚中之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抓好精准识别。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进行精准调查、精细摸底、精确核实,健全因病致贫家庭数据台帐,核实核准患病家庭、人员、病种和病情分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核实全覆盖,使健康扶贫管理更精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社会知晓率。
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180元定额补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参保条件的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制度的衔接,充分发挥“三重保障”综合减负功能,全州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自费部分控制在10%以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贫困患者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全州各县(市)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特别是把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健康扶贫的重要指标,全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全州8个县(市)均建一所达二级医院标准的综合医院,104个乡镇(街道)均建有1所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外,所有行政村均建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全州共建标准化村卫生室829个,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拥有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健康扶贫网底进一步“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将常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其中:诊断明确可追踪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病患者做到“应签尽签”。切实发挥好乡村医生的“健康守护人”作用,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要求,落实签约后的履约服务,全州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300余个。
通过逐人逐户核查患病情况,针对国家和省级确定的大病病种,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对大病的贫困患者通过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逐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建立大病患者救治档案,对大病患者实行“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提供规范化治疗,实现大病专项救治覆盖所有患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治尽治”,使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救治覆盖率达99.9%。
积极衔接省、州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下沉医疗资源,做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有关工作,适当调整对口帮扶关系,每年协调安排省、州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通过帮扶,提高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六是实施疾病防控行动。持续加强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等工作。加强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避免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全州疫情总体平稳,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有序推进。
落实就医便民措施,全州县域内定点医院全部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制度,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经济负担。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工作,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实施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制定下发了《文山州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深入落实《文山州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 年)》,开展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预防疾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引导重点领域和人群健康管理,促进健康文山建设步伐。

(记者 王玮)
(排版 罗钢)
(编审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