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梓潼戏:一个鲜为人知的傩愿戏剧种

发布时间:2020-08-31 10:16:19  

梓潼戏曾经是流传在我州麻栗坡、广南、西畴等县的一个傩愿戏剧种,表演内容一般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以表演梓潼帝君故事而得名,如今在麻栗坡县铁厂乡太平行政村下坝村小组仍有传承。2020年,《麻栗坡梓潼戏》被列为我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梓潼戏自江西经川黔传入云南

古代傩戏盛行,《宋史·蛮夷列传》提及:“西南诸夷,汉牂牁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此传提及的正是文山地区的傩俗。元代的文璋甫在描述云南的傩俗时写道:“只疑灯火烧无夜,谁料乡傩到百蛮”。清嘉庆以来,四川的端公戏、师道戏、庆坛、贵州的阳戏、地戏广泛流传于民间,云南的端公戏、关索剧等傩愿戏也十分活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梓潼戏从江西经四川、贵州两种渠道流入我州的麻栗坡、广南、西畴等地。

梓潼戏演出

据下坝村张帮早家传的《梓潼戏书全部》篇末记述:先祖张成贵系江西临江府人氏,先迁至贵州遵义府,故世后其妻用萝筐一头装着其儿张裕书,另一头装着戏剧服装道具流落到云南省开化府安平厅(今马关)东安里四甲(即今普店)……时为“清朝嘉庆九年(公元1814年)”。可见麻栗坡县的梓潼戏源于江西,后经贵州传入。

梓潼戏自江西入川黔,从川黔进云南,在纵向继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横向的借鉴和吸收,以争取在新环境中生存的地位。横向借鉴的结果,使梓潼戏“地方化”的程度越来越强。最终质变为本地独立的一个剧种。

梓潼戏不论唱念皆使用本地方言,但表演的方言又带有川、黔方言韵味。

梓潼戏在下坝村的传承

改革开放后,梓潼戏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我州的梁宇明、刘诗仁等先后多次深入下坝村挖掘整理梓潼戏,梁宇明所著的《西畴梓潼戏及其音乐》就对下坝村张家表演梓潼戏以及传承有详细记载。

下坝村第五代梓潼戏坛主张帮早在演唱家传梓潼戏片段

据介绍,下坝村的张家老祖张裕书落籍村里后,开始组班唱戏,成为梓潼戏戏班的第一代传人。张裕书在其子张后品成人后,传以技艺,让其接替了戏班,成为第二代传人。张后品去世后,孙子张忠福继为坛主,成为第三代传人。第四代传人有张忠福之子张帮应、张帮恩以及张正昌、张正宽等人。张正昌去世后,由其子张帮早接任坛主,成为第五代传人。

1993年,麻栗坡县编排的梓潼戏参加了文山国际三七节文艺演出,后又两次参加了麻栗坡县农民文艺汇演。2019年麻栗坡县文化和旅游局聘请专家深入下坝村对梓潼戏进行挖掘整理,编排了梓潼戏片段《收三妖》,将其推上表演舞台。

剧情故事

梓潼戏分生、旦、净、丑,由于是单剧本连台本戏,戏中人物的角色是固定的,如陈子春为正生,燃灯、唐皇、魏征为老生,陈烈为净角,余三兄弟为小生,纯英、璠龙等为旦角,龙精、虎精、凤精为净角,众妖为丑角等。

梓潼戏分坛演出,一坛就是一场的意思。连演出前后的仪式在内,共分八坛。第一坛《请神》和第二坛《身护身》为开坛仪式,正戏从第三坛开始。

梓潼戏演出服装

第三坛《庆寿摆宴》:唐肃宗年间,辞官回乡的礼部尚书陈朝玉之子陈子春考中头名状元,被招为东宫附马。婚后纯英公主怀孕在身,分娩在望。此时正逢陈子春父寿诞之期,夫妻俩在东宫摆宴以示庆贺。灵鹫山修道的燃灯道人将火丹化为鲜桃,让睡梦中的纯英公主服下。不久即产一子,取名陈烈。燃灯下山将刚生下的陈烈收为徒弟,带往洞府。

第四坛《收服三妖》:东海龙王敖光的三位公主蟠龙、伏凤和月姬相约到玉海花园观花玩耍,剪纸为戏。岂料三人所剪的龙、凤、虎成形为龙精、凤精和虎精。龙、凤、虎三精成妖锅害人间。太白金星云游四海,见三妖横行,便在玉皇大帝面前参了敖光一本。敖光急令三位公主带领兵马去到龙山、凤山和虎山。大战一场后将三妖收服。蟠龙等见三山风光秀丽,便各占一山。

第五坛《三山采药》:纯英公主因痛失爱子忧伤成疾,陈子春向肃宗请旨去仙山采药。肃宗准奏,拨下御林军三千保其前往。陈子春来到三山。蟠龙等三位公主以天命相挟而婚配。待转回唐朝时,时光已过去了十二年。

第六坛《回朝复令》:陈子春回朝复令,肃宗大怒,欲将其推出午门斩首。丞相魏征出面力保,肃宗免其死罪,但令其三日之内诉求洪下地,以解长安三年大旱之困。

第七坛《错发雨薄》:陈子春为求雨,求助于蟠龙等三位公主。蟠龙等三位公主赴长安布雨忙中出错,致使暴雨成灾。孙膑接百姓告天之怒,上奏玉帝,玉帝将蟠龙等三妻收监入狱。蟠龙等三位公主入狱后各有身孕,后各生一子,分别取名上元宝陈浩、中元宝陈溟、下元宝陈滔,由土地抱之送往陈子春家中抚养。陈烈法术学成后下山与父母团圆,陈子春令陈烈与其三个弟弟去学馆读书,遇当朝尚书彭官保之子彭荣横行霸道,欺辱同学,陈氏四子出手将其打死。唐皇降旨将陈烈打入死牢。陈浩三人逃出皇城,得八仙之汉钟离指引,拜张果佬为师,随其前往终南山修练。

第八坛《团圆登殿》:陈浩兄弟三人从张果佬学艺,张果佬赐三兄弟每人一件宝贝。三人下山后与从皇城中化身而出的陈烈会合,弟兄四人去将蟠龙等三位母亲救出后回唐朝与陈子春及纯英公主团聚。肃宗知情后见其一家团圆,便下旨加封陈子春等人。

“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傩文化是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传统梓潼戏配戴的帽子

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们的祖先总是习惯于借助这种神秘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美好愿望,辅之以歌舞,便是最初的傩舞。表演者古称祭师,被视为沟通神鬼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态,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梓潼戏为求子祈愿类型,一般是婚后不育,或有女无男,或童子久病不愈的人家邀请演出,意在求子许愿、祈神赐福;或是愿望已然实现,携子还愿,致谢神灵。

梓潼戏演出使用的乐器

梓潼戏在剧目、声腔、表演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艺术品格,其戏剧特征和娱乐功能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记者 熊启鑫 通讯员 吴德华) 

(编辑 郭韦)

(排版 尹颖)

(审核 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