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人必读 | 滇南抗战连载⑦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滇南抗战”

发布时间:2020-11-09 15:34:17  

第五章 全民抗战(上)

“中华儿女成城志,日寇豺狼怯胆肠。”早在1939年2月,滇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龙云就发出电令,在文山地区的广南、富宁、砚山、西畴4县招收志愿兵。文山地区有志青年纷纷响应,当年就招收志愿兵4000余人,其中广南县2000余人、砚山县600余人、丘北县400余人。这些新兵经过短暂训练后,便被投入到了抗日主战场。

1940年6月26日,开远县政府上报《开远各乡镇出征军人家属调查清册》。《清册》共记载开远所辖15个乡镇出征的军人1338人。其中,东平乡(注:今砚山平远街)出征的有56人;丰乐乡(注:今砚山田心)出征的有87人;稼依镇(注:今砚山稼依)出征的有56人。

1940年前后,国民政府在蒙自、元阳等地派夫、派工、派款;在砚山、广南、富宁、西畴4县调集民工修建广南飞机场;在马关、麻栗坡边境一线征调民工、民夫配合驻军修建兵营、工事,破坏道路桥梁;在文山、红河地区各县调集大批民工、民夫抢修昆(明)河(口)公路,以及滇桂公路开(远)—砚(砚山)—文(山)线;马关和麻栗坡对汛特别区人民为前线的中国军队运送弹药等军用物资以及抬送伤员,参与修建麻栗坡、马关小型飞机场等等。

以上民工、民夫伤亡情况已无据可考。

有关滇桂公路开—砚—文线的修建,《云南省政协文史资料》有如下记载:滇桂公路原定路线是从昆明经宜良、路美邑、弥勒、开远(三台寺)、平远街、矾山、广南到富宁剥隘后进入广西,后因昆明至开远段划归滇越公路,滇桂公路改为开远至广南、富宁的开广线。施工由开砚、砚广两个工程分处负责,以开砚段工程作为重点,砚广段先修砚山至里所40公里一段,砚山至文山段作为县道也进行修筑。1939年11月,日军在北海登陆,广西已成战区。省政府命令公路局督促开砚、砚广两工程处“漏夜抢修”以应抗战急需。丘北、砚山、文山、广南4县增加民工,经过5个多月的日夜抢修,于1940年5月将开远至砚山的土路修通。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第九集团军总部进驻文山率两个军守滇越边境。省政府命令公路局将原作为县道的砚山至文山35公里联络线迅速抢修通车,保证防守国境部队的后勤运输。1941年,砚文联络线土路也完工通车。开远经砚山至文山的筑路民工,前后出工200万个工日。从1941年到1944年,开—砚—文段公路断断续续地进行铺筑泥结碎石路面和改善路基、改木桥涵为石砌的工程,直到抗战胜利都未完工,始终是一条低标准的通车公路。砚山至广南的广砚段,1938年底即已停工;1941年,公路局又进行踏勘改线,因交通部未拨经费,后未再开工。

1940年,砚山县的荣辉骡马队迅速得到扩大,其骡马已发展到七十多匹,后来发展到九十余匹,是全县马匹最多的一支马帮。这支马帮经常来往于滇南的开远、蒙自、个旧、河口,广西的百色,贵州的兴义,越南的老街等地,运销大米、盐、棉纱、桐果、桐油、煤油等货物。滇南抗战时期,这支马帮开始为龙汉斗的警备司令部和驻文山的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分监部(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运送军用物资。

支援前线的骡马运输队

1940年,为支援抗战,蒙自县组建骡队5支,驮骡51匹;马队17支,驮马244匹;牛队5支,牛97头;14支牛车队,牛车338辆。

1940年,元阳县稿吾镇为抗日缴纳电杆款半开240元,负担驻军夫马、旅杂费18000元,募捐劳军鞋696双;承担1232公尺的公路任务(出钱抵任务),每户负担半开5元,共缴纳公路款半开5000元;修筑蒙自机场派工派款,每人出半开5元,以每户1人计,半开5万元。

1940年8月21日,麻栗坡董干对汛骆书府、汪国辅令李永书,称:“汛署命令开:案奉督办公署函开,此次龙司令官(注:指龙云)亲躬到特别区视察防务,关系国防甚大。关于粮秣招待,亟应切实筹备欢迎等因,奉此令,合行令仰该乡长即便遵照办理,迅于三日内筹备妥善,派夫将所摊军米、马料、豆子、猪鸡、酒、蓑席、铺板、烧柴等项统筹……遵照办理,该保应摊军米三百六十斤、马料包谷四十五斤、豆子四斤、蓑席六床、铺板六块,统限命令到保二日内一併摊派清楚,派夫送董干筹备欢迎处及粮秣处,以资济用。又摊派猪鸡酒、老银子五元送交乡公所,不得贻误致干重究,切切。”

1940年,滇军第3旅步兵第6团进驻金平县,金平县派城镇居民及附近村寨农户,每户负责修长1.5米、宽2米的方石块路面,修筑了从县城金平广街门外到军队驻地平寇营全长15千米的公路;另处,从大寨灰竹箐也同样修了一条路到平寇营,石路铺修用了一年多时间。滇军第5、6团修通了由金平老街经毛木树、河头老林至勐坪的40千米便道。

据《富宁县志》载,1940年,“勘修开化(文山)到剥隘公路,因官吏私吞路款,民工饥亡甚多。”同年,“日寇入侵广西,滇南告急,中央派第九集团军分防富宁和麻栗坡。政府筹粮87.5万斤(供给富、麻驻军),民众运粮到西洒、董干途中,因饥饿、疾病,被南利河水冲走或被押兵打死较多,地方政府无能抚恤,怨言甚多。”民工、民夫伤亡情况有据可查的仅为1937年至1945年,砚山县壮丁和民办征调壮丁18345人,共伤亡678人,其中死106人,伤572人。

1942年1月15日,蒙自县政府向各乡镇摊派军用电杆400根,运至芷村一带交驻军使用。1月31日,征调民夫运军米1000包(每包50千克)至倮姑。

是年3月7日至9日,蒙自县政府征调民夫运军米550包(每包50千克)至芷村,交付第198师。

是年4月1日至6月11日,蒙自县政府征调牛车121辆,由碧色寨运军需物资至芷村,交付第198师第592团使用。

是年7月,蒙自县国民政府征调民工1400人,组成7个担架队,每队10个班,携门板350道,作担架用,配属于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调遣。

是年,蒙自地方绅士周子荫捐资国币10余万元,驻蒙自滇军第60军捐资数万元,修复了1941年4月18日被日军飞机炸毁的省立蒙自第三模范中学教学楼。

1945年6月,驻马关的第584团与国民党马关县政府“因反攻在即”,奉令于马鞍山石垭口修筑飞机场跑道,以备军事需要,最初调集仁华、永仁等乡各派民工100名,共400名,于28日动工修筑,开工后,才知工程浩大,又从安平镇及复兴乡各派100名民工协同修筑该机场,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放弃修建。

是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2师于麻栗坡开辟小型飞机场,每日用工240名,半月完成,共用工时3600个,耗费人力资源合计为2088元(国币)。

在文山地区,第九集团军进驻后,关麟征将军在中越边境通道层层设防,阻截歼灭从越南前来进犯的日寇。为解决后勤支持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文山地区实施《民众义输担架组织及运送办法》,负责伤兵运输等事项。

该办法具体规定了组织义输队之县乡镇及6条线路,形成了以文山城为中心,包括西畴、麻栗坡、马关、砚山、丘北、开远、富宁、广南等县区在内,涉及25个中转点的义输网。每条线上,在战事发生后,由民工组成的骡马队、担架队来往于运输站与部队之间,场面十分壮观。

文山军民加宽改直了文山至砚山至开远的国防公路,极大地方便了部队和军需物资的运输。而所用民夫之数,实难计数。文山县抗战时期约有人口11万人,从1940年底第九集团军入驻至1945年抗战胜利5年时间内,共征用运输民夫16万余人次,超过了全县人口总数。其所耗的人力资源难以估算,仅以出夫1人次为1个工日计算,文山地区人力资源共损失折合国币16302282.72元。

在征实征购方面,自抗战开始,特别是日军入侵越南后,文山民众的负担骤然增加,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马匹、大米和土木建筑用具,均在征调之列。由于大军云集,加上盟国军政人员入驻,文山各族人民勒紧裤带,在各县(区)抗敌后援会的组织下,为前方将士捐钱捐物,慷慨解囊,支持抗战。

1942年3月22日,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师长覃异之,副师长钟祖荫、刘平给骆书府的训令称:“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于新街师司令部。恭三人字第0287号,令官渡乡长骆书府:溯自抗战,军与为求全民团结,消灭倭寇复我河山计。我领袖一再昭示及规定军民合作之要旨及国民公约应尽之职责与义务,乃查董干汛官渡乡乡长骆书府、铁厂士绅张绍云,自本军驻扎各该地后,对于军需品之征发及给养之输送,莫不尽更大之协助,以求解决军中之困难,以尽忠职守,热心为国,不愧为良民之表率,更可……除颁发甲级一等奖状外……再传令嘉奖,以励来兹仰饬。”

是年9月14日,龙云电第九集团军、民政厅、田赋管理处、文山专员公署及文山、砚山、广南、富宁、西畴、马关6县,先将积谷拨借第九集团军以作军粮,电称“……查本省自大军入境以来,所需军粮为数甚巨……迭准粮食部徐部长来电,本年9月以后不敷军粮请暂借积谷,将来由征实征购内拨还,曾经提出本府会议讨论议决,将以上文山等6县积谷,由省府拨借予田管处,由田管处转交兵站总监,发给各部队取用,一俟征实征购开始,即就各县拨还,以重仓储……”

1943年8月18日,文山各界“七七献金”活动共收国币256419.52元,按《献金解缴办法》规定,提六分之一作慰劳文山城区出征军人家属外,余款全部交中央银行解缴国库。

1944年4月16日,关麟征将军签发命令,第九集团军颁行《第九集团军防区各县彻底禁酒实施办法》,并在文山、麻栗坡、马关、西畴、富宁等地施行,以缓解文山地区军粮紧张、杜绝因酿酒所造成的粮食浪费等现象,这大概是文山地区有史以来发布的首个禁酒令。

1945年1月1日,文山地区麻栗坡官渡乡乡长骆书府给官诰保(注:今铁厂乡官告村)保长汪应槐训令称:“案奉董干对汛公署第一七四号训令,饬本乡送交稻草壹千斤,限文到即陆续送交董干第三营炮三排,以维饲料。以三十四年一月二十日送缴清楚,勿误是要等因。奉此,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保长即便遵照,迅即代购稻草贰百伍拾斤,准于三十四年一月二十日以前送缴清楚,勿误是要。此令。”

当时,文山地区7县1区每年所承担的军粮数约为1000万千克,从1942年到1945年间,共提供军粮3090余万千克。在征调繁重的1943年,昆明行营兵站总监部配拨文山各县区承担的军粮为945万千克,至1944年,文山地区8县(区)征实采购上交军粮683万千克。1945年初,驻越南老街、花龙、猛康等地的法属印支军队被日军追杀,逃入马关县境内,被我方安置暂住在花枝格、木都底,一切生活物资均由马关县提供,仅大米就达5万余千克。

在红河地区,1943年,国民政府向稿吾镇(今元阳县逢春岭乡)征购军米10000包(每包100千克),共100万千克。土司向人民摊派8000大包,即80万千克。抗战期间,稿吾镇缴纳征兵、募兵款,每名征兵出半开300元、募兵出半开100元至200元请人抵替。全区缴纳电杆款半开240元。还承担1232公尺的公路任务(出钱抵任务),每户负担半开5元,共缴纳公路款半开5000元。同时负责第53军夫马、旅杂费,共计国币18000元。募捐劳军鞋696双。修筑蒙自机场派工、派款,每人出半开50元。蒙自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派购纳更镇(元阳上新城乡)军米2000大包(合计20万千克),每大包发官价半开12元,合计24000元,由纳更司百姓义务背送至个旧兵站粮库验收。

1943年9月,屏边上缴军粮6250大包(每大包约100千克);开远15330大包;蒙自11350大包;建水15200大包;石屏11000大包;曲溪6550大包;个旧1320大包;金平1200大包;河口1550大包,杂粮209石;龙武2750大包;泸西15400大包,杂粮1255石;弥勒15200大包。杂粮配征标准为苦荞、玉米二项,玉米每一市斗七升折米一市斗,重十三市斤,苦荞每一市斗八升折米一市斗,重十二市斤半。

1943年9月7日,弥勒县县长王承忠接陆军第82师师长吴剑平由泸西发来的电报称:本军开往文山,本师即日到竹园,请运送大米1200包到驻地,并代请雇驮马150匹、民夫200名,请按数预备马粮。10日,云南省粮政局局长段克昌要求弥勒县长遵省府议决,照七折给价代购军粮拨补报核。

据红河州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滇南地区,人民群众抗日情绪高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支持抗战。1943年至次年,金平各族群众每年负担1500多名驻军的粮草供应,约合当时国币30万元。蒙自县政府征调民工1400人,组成7个担架队,配属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调遣。全州各地还纷纷开展献金运动,支援抗日战争。石屏富商李恒升、张正堂各捐献滇币100万元,购买战斗机两架支援抗日。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地区在抗战期间献金、捐款达9千多万元。

抗战后期,因入侵越南日军进逼红河地区,先后有3800多名法国军人和骡马千余匹,撤退到红河地区。由中国政府提供给养,其中仅军粮一项就折合1937年7月国币74880元。法军骡马给养折合1937年7月国币37800元,以上共计给养112680元。

1944年1月1日,蒙自县长李炳垣以抗日劝募所得国币15000元,慰问出征军人家属,每户20元。

据《金平县志》载:1945年4月8日,因入侵越南日军进逼,原驻越南莱州一带的法国军队共400余人由金平县那发、十里村溃退至中国境内,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妥善接待和安置。给养时间按150天计,每人每日生活费和粮食折合1937年7月国币0.16元,给养共计折合1937年7月国币9600元。

据《蒙自县志》截:1945年5月,法军驻越南莱州官兵3400余人,骡马千余匹撤退到蒙自,由中国政府接济给养,安置在县城、大屯、草坝暂住。8月,日军投降,法军返回越南。给养时间按120天计,给养共计折合1937年7月国币65280元。法军骡马给养时间按120天计,马粮每马每日以料豆四斤半计算,每千克马料0.14元,共计给养折合1937年7月国币37800元。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林浪平)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