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多重聚才搭建“人才支点”,多方汇智撬动农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2-04-20 10:26:01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乡土人才是农业最活跃、最持续、最有效的发展要素,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云南正处于现代农业产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产业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时期,应把盘活乡土人才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让乡土人才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用乡土人才振兴引领农业产业振兴。
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聚满农业发展“蓄水池”。抓好乡土人才储备是抢占第一资源,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应秉承“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实施农业乡土人才储备计划,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乡镇举荐等措施,将农村中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土能人、土专家筛选并登记造册,确立生产型、技能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别,全面选拔认定农业乡土人才,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在农业发展中持续优化乡土人才资源配置,为人才力量转化为兴业力量打牢基础。
让乡土人才“茁壮成长”,填充农业发展“智慧囊”。抓好乡土人才培育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要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机制,把教育培训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乡土人才“提档升级”,推动“众人”变“能人”,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基业长青。一是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面向从事一定规模经营的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分层分类的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二是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通过专题培训、网络教育、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方式,强化对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育,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三是实施乡贤能人培育计划。每年选拔一批退休老教师、复转老军人等乡贤能人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结合上级调训安排和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平台,组织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及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培训。
让乡土人才“释放能量”,用活农业发展“生力军”。抓好乡土人才作用发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充分汇聚乡土人才智慧,推动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扛大旗”“挑重担”,让乡土人才这块“好料”有效滋养农业产业这块“大料”。一是用好“在家”乡土人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支持本土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支持聘请农业经理人;依托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依托农村电商人才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吸引支持社会各界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包村包项目等方式下乡兴业,号召本地公职人员结合“干部规划家乡”“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回乡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回引“在外”乡土人才。结合“乡情聚才”行动和农村优秀人才回引等,组织引导和帮助扶持一些有实力、有能力、有抱负的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有效助力农业、发展产业、带动发展。
让乡土人才“牵线搭桥”,拓宽农业发展“朋友圈”。抓牢乡土人才外延力量是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不少乡土人才不仅技艺高、能力强,还善交流、人脉广,他们的朋友圈无疑是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隐形资源”。要鼓励优秀乡土人才用好“朋友圈”、当好“中间人”、搭建“友谊桥”,带动更多人才、技术和资本流向本地,为发展本地现代农业产业、接续乡村振兴造就一支用得着、留得久的强大外延力量。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做好乡土人才工作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十分重要而紧迫,事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应当坚持把乡土人才作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乡土人才作用发挥深度融合,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兴业文章。
(袁有竹)
(编辑:侯佑琴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