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赋能“产业强州”
发布时间:2022-05-03 18:03:25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作为少数民族占比高达57.51%的多民族地区,文山州各族群众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350万各族人民群众合力,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总结优秀经验,推广“民族团结+人文融合”“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画出多民族“同心圆”,为“文山之干”“产业强州”提供新思路、新引擎。
“民族团结+人文”是产业强州“奠基石”。只有营造全州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氛围,才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发展基础。因此,必须凝聚全州各族人民合力,写好民族团结工作“人文化”这个“中心段”。一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想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二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要宣扬丘北仙人洞李金钟和刘胜“白彝一家亲”等身边典型。要加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宣传教育,让各族人民群众发自内心认同“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民族团结+旅游”是产业强州“急先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是一项囊括传统文化挖掘、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的综合性事业,其多样性也意味着“民族团结+旅游”的巨大可能性。要积极借鉴推广丘北仙人洞村“民族团结+旅游”发展模式,做到民族文化与建筑设计相融合,坚持“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从房屋造型、布局、色彩等方面体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可持续的旅游经济,理清“绿水青山原生态,素面朝天更自然”的发展思路。要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收编改变原生态歌舞,以“个性化+艺术化”吸引游客。要推广彝族“花脸节”、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活动。
“民族团结+产业”是产业强州“新引擎”。“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要通过产业发展,将各族人民聚在一起,通过“经济认同”深化情感联结,促进“文化认同”。要积极推进“民族团结+高原特色产业”“民族团结+原生态食品产业”,如广南县高峰牛产业发展,普者黑“荷叶酥”“莲子酥”等。要坚持不懈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如丘北仙人洞村成立6支老、中、青文艺队,编演《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个民族特色原生态歌舞,近年来,累计演出节目2500多场次,观众20.5万人(次)。“游普者黑、住仙人洞、品撒尼民俗文化”已成为云南旅游“新IP”。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是将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家人的强大合力,也是为“文山之干”“产业强州”创造稳定团结氛围的“干硬货”,必须用足“绣花功”,打好“持久战”,以民族团结赋能文山经济社会发展。
(冯程)
(编辑:陈慧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