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乡村“网红”走向“长红”
发布时间:2022-05-05 16:32:23
随着互联网发展,农村题材的短视频成了热门的“流量”,特别是一些网红把藏在深山的美景变“钱景”,乡村网红从起初的“探路人”转变为“发声人”,正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力乡村在文化、人才、产业、品牌4个方面实现振兴。但从云南省的情况看,乡村网红由于受专业人才短板制约,网红经济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瓶颈。下步,还需从人才培养、市场变现、政策配套等下功夫,培养一批“红而又专”“红而又精”“红而走红”的专业人才,打造可持续的乡村网红IP“小巨人”。
解决人才短板问题,实现乡村网红“红而又专”。乡村要发展,产业要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随着网络“直播带货”风生水起,不仅畅通销路、激活了产业,更富了农民、乐了市民,一些“草根网红”变身“新农人”做起“网事”为“三农”倾力代言“圈粉”无数。但由于云南省广大农村缺乏专业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下步,要借助乡村振兴的实施,加快网络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建设,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孵化一批乡村网红专业人才,提升网红的直播技能、产品选择、营销技巧等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一村一主播”,让农民变“新农人”、手机变“新农具”,让农村产业基地变“打卡地”,激活乡村,真正让“农村网红”多起来、强起来。
解决平台孵化问题,让乡村网红“红而又精”。网红农民是一个新生事物,必然有缺陷,多而不精,广而不专的现象突出,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加之由于缺乏专业化培训,部分网红由于缺乏长远眼光一味追求流量快速变现,一味“割草”粉丝,形成了“种草”快,“拔草”也快的恶性循环,让网红直播带货屡屡“翻车”,甚至一棵烂树毁了整片森林。要让乡村网红红而又精,应从解决平台孵化和市场变现入手,打造“网红+电商”“网红+市场”“网红+商圈”平台,赋能市场变现、风险回避、带货直播,着力培育电商企业的网红群体,积极为网红电商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融合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红直播电商全天候带货特点,引导商家最大限度利用品牌和线下门店两大资源,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新运营模式,培养一批精通市场化运作的网红人才,推动产业链品牌IP化,实现线上、线下商贸的全面繁荣。
解决政策短板问题,让网红“红而又红”。抓住网红流量不是容易的事情,网红经济本身存在着“生命周期短、持续性差”的天然缺陷,若不加以有效运用,最终会如昙花一现,悄然消失。要让网红人才“吃苦”又“吃香”,需要在政策配套上下功夫,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需要各级政府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才政策体系,把网红人才纳入人才贡献奖奖励范畴,不断加大优惠扶持力度,引进一批头部网红,培育一批素人网红,对贡献突出的网红,提供相应人才待遇,为各类网红待业、创业、就业人才创造更多培训、加盟、合作空间。同时,结合云南的资源特点,搭建以“货”为中心的网红直播货源共享空间,为本地网红提供好产品,培育直播爆款,打造能够代言云南乡村的“网红”特色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在云南逛“旧时光”,找“新时尚”,深刻植入“云南形象”,延长具有云南特色的网红产品生命周期,让云南乡村网红赋能久久。
成事之道,必在干之。农民“网红”带火“三农”正是“互联网+农业”催生出的新业态,给农民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带富了一方百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我们不仅需要专家、科研人员等高端的“金凤凰”,也需一批乡村网红赋能产业发展,让大山里的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样才能让网红经济造福农村、持续走红,助推乡村振兴。
(盘得胜 周来)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