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向下方能向上 百炼方可“成钢”
发布时间:2022-05-06 16:12:57
中国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作为年轻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到最艰苦的基层去锻炼和磨炼,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生活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方可成为对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千锤万凿出深山”,历史反复证明:基层是最好的训练场,向下方能向上,下到基层锻炼,能力向上提升,百炼成钢,才有可能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人才到基层谋事创业,这不仅发挥了人才的更大价值,而且能够助力人才获得事业成功。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巨大需求。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出于现实考虑、乡愁情怀,我国一、二、三线大中城市就业创业者、大学毕业生等群体逐渐向基层流动。但基层人才难留的困境也形成强烈的现实困境,许多基础性人才也在纷纷逃离基层,如乡村医生、乡镇公务员等,这也加剧了基层人才的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生活环境艰苦、上升空间狭窄等。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到基层去的政策、畅通基层人才上升渠道的制度,相信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实,基层对人才将会更有吸引力。人才到基层去,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农村创业成本更低,竞争压力更小,人才到基层去,可以利用积累的资金、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等发挥更大作用,让基层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基层工作的艰苦,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基层工作的复杂,可以增强年轻人对增长知识的主动性,提升适应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综合能力。基层工作的艰苦,为锤炼年轻人的意志和品质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炼金炉”。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大队知青到支部书记,从正定县委副书记到福建厦门副市长,从上海市委书记到国家领导人,他正是扎根基层步步成长的典型代表。反观当前一些大学生,求职时不愿吃苦,只想去大城市,只愿去政府机关、大型国企,而能力又严重不足,结果四处碰壁,最后落到在家“啃老”的地步。如果他们愿意去中小城市、农村,愿意去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必然获得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人才只有扎根基层,在基层汲取营养,踏实肯干,方能获得更加宽广的成长空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必须葆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过硬的工作能力,继而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我相信,实现个人追求和理想的最佳路径便是到基层“摸爬滚打”,从生活中“接地气”、扬理想、增才干,假以时日,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的基层人才必能像鸿鹄一样展翅翱翔。
(崔潇元)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