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七花杯”网评大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排头兵,还需再下硬功夫

发布时间:2022-05-06 17:06:14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成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还需再下硬功夫。

聚焦共同奋斗,在党的全面领导上下真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云南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优势。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水平,坚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典型引路打造一批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典型的民族特色村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观念。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收集研判涉及民族关系的网情、舆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

聚焦共同发展,在富民兴民上下苦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工作,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持续落实落细民族产业“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系列措施,加速高原农业、旅游业、民族特色产业、夜间经济的开发与深度融合发展,以民族特色旅游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与持续稳定增收能力。

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推动民族地区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更好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民族地区更好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

聚焦共同治理,在和谐稳定上下细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健全边境安全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和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建设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完善“智慧边境”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生活空间,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纽带作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整治非法宗教活动,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聚焦共同繁荣,在文化交融上下实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系统的挖掘、整理、记录、出版和研究,大力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事业中,以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发展,大力开展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情感交融,使各民族文化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相知、相亲、相惜,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文化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邢启韦)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


相关链接:

1.【“七花杯”网评大赛】退税小服务 营商大环境

2.【“七花杯”网评大赛】“把脉开方”打通营商环境堵点

3.【“七花杯”网评大赛】坚持服务至上 优化营商环境

4.【“七花杯”网评大赛】从普者黑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说起

5.【“七花杯”网评大赛】以绿色“颜值”提升经济“气质”

6.【“七花杯”网评大赛】用“绿色食品牌”唤醒舌尖上的“清香”

7.【“七花杯”网评大赛】打造“产才引擎”赋能“产业强州”

8.【“七花杯”网评大赛】以乡土人才引“潮”绿色农业发展

9.【“七花杯”网评大赛】莫让乡村产业振兴持续“鸡肋”化

10.【“七花杯”网评大赛】向“绿色”要“GDP”

11.【“七花杯”网评大赛】小通道关乎大环境 小切口可有大突破

12.【“七花杯”网评大赛】多重聚才搭建“人才支点”,多方汇智撬动农业振兴

13.【“七花杯”网评大赛】打好四张牌 走好强州路

14.【“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动边疆基层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

15.【“七花杯”网评大赛】“筑巢引凤”更需“生态最优”

16.【“七花杯”网评大赛】“知行合一”打响营商环境翻身仗

17.【“七花杯”网评大赛】跑出产业动能转换“加速度”

18.【“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之干”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19.【“七花杯”网评大赛】笔者眼中的文山之干

20.【“七花杯”网评大赛】酒香也怕巷子深

21.【“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强州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22.【“七花杯”网评大赛】让“康养+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之招

23.【“七花杯”网评大赛】念好“人才经” 跑出“加速度”

24.【“七花杯”网评大赛】解好三个不等式,打好“绿色食品牌”

25.【“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强州有四个“离不开”

26.【“七花杯”网评大赛】挤一挤“不见面”水分

27.【“七花杯”网评大赛】擦亮七都名片 舞活旅游龙头

28.【“七花杯”网评大赛】增强投资吸引力 打造投资新高地

29.【“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绘强州蓝图

30.【“七花杯”网评大赛】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赋能“产业强州”

31.【“七花杯”网评大赛】小通道关乎大环境

32.【“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乡村“网红”走向“长红”

33.【“七花杯”网评大赛】期待县级高中辉煌再现

34.【“七花杯”网评大赛】锻造人才队伍 推进产业兴滇

35.【“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路焕发“神草”新生机

36.【“七花杯”网评大赛】莫让“派单”蜕变成“派担”

37.【“七花杯”网评大赛】从头谱新篇,党和政府带领移民群众走出一条致富路

38.【“七花杯”网评大赛】“抗疫”下的旅游要先“托底”——以普者黑为例

39.【“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全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提升工作质效

40.【“七花杯”网评大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须坚持“十个不”

41.【“七花杯”网评大赛】优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 助推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

42.【“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的韵律

43.【“七花杯”网评大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贡献优化营商环境人社力量

44.【“七花杯”网评大赛】凝聚信仰之基 锻造担当作为

45.【“七花杯”网评大赛】解决“三无”,让丘北辣椒“里子”更实

46.【“七花杯”网评大赛】数海扬帆数说发展

47.【“七花杯”网评大赛】“探头”作用把好关 经济统计定“坐标”

48.【“七花杯”网评大赛】“中庸之道”不是万能

49.【“七花杯”网评大赛】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加大动力

50.【“七花杯”网评大赛】久久为功打造文山一流营商环境

51.【“七花杯”网评大赛】“强乡村”要先“强党建”

52.【“七花杯”网评大赛】“三抓”让民族团结“一路生花”

53.【“七花杯”网评大赛】战胜疫情,我们能做什么?

54.【“七花杯”网评大赛】基层单位作风建设要重“三抓”

55.【“七花杯”网评大赛】向下方能向上 百炼方可“成钢”

56.【“七花杯”网评大赛】基层干部要学会“三吃”

57.【“七花杯”网评大赛】“数字文山”自然资源大有可为

58.【“七花杯”网评大赛】“四轮驱动”跑出产业强州加速度

59.【“七花杯”网评大赛】“本土”与“外来”双重加持 走出文山新路子

60.【“七花杯”网评大赛】优化营商环境 还得“靶向施策”

61.【“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发展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关键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