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七彩云南”保持“民族色彩”
发布时间:2022-05-07 10:55:12
云南居住着除汉族外的其他25个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让云南民族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文化、外来文化的日益影响,使我省少数民族文化正逐步受到侵蚀,面临着被同化甚至失传的风险。因此,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已势在必行。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一并进行了全面部署,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强有力的支撑。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色彩”,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两个方面:
摘下“有色眼镜”,用眼去发现民族文化之美。面对如此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服饰、语言、饮食、节日等都极具魅力,但为何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节日不以为意,却对西方节日乐而不厌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民族文化的先行者,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少数民族文化,以偏概全,以小见大,认为那是落后的、乏味的。相反,我们应带着欣赏、探索的眼光去发现民族文化的美,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文化自信的力量,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取下“文化面纱”,用心去传承民族文化之美。作为每一位少数民族,笔者认为,应对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内心感到骄傲与自豪,用心学习感受自己本民族文化,取下“文化面纱”,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特点,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作为政府等组织部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起到引导宣传作用,设立一定的民族文化专用资金,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节日活动,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场馆,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等多种平台,扩大少数民族文化宣传,让更多人听见他们的声音,走进他们的世界。在统筹规划下,让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同时也能加强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碰撞出更灿烂的文化火花。
积极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不变形、不失真”,保持各民族“民族色彩”,对增强我国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成文化强国等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谭国栋)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