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七花杯”网评大赛】打造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 建设美丽普者黑

发布时间:2022-05-07 11:38:04  

诗一样的普者黑景区,距丘北县城13公里,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5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凤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景内有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盘,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透明,13公里大峡谷胸围壮阔,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还有4万亩高原喀斯特地貌。2020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发挥景区特色,走乡村发展道路。普者黑景区“依山傍水、田园风光”,丘北县依靠天然资源优势,以保护原生文化为主,大力发展景区特色。舍得草场,其是彝族话,意思为洼塘箐;舍得景区以草场、高原风光、名优特产、浓郁的民族风情及革命根据地五绝而著称。舍得草场面积达10万多亩,是云南最大的草场,被誉为文山的“小香格里拉”。舍得草场植被较多,在发展草场景区,为尽量避免植被遭损坏,尽可能多植树,让景区绿色丰富起来;舍得草场地处高原,发挥高原优势,如风力发电,种植马铃薯,舍得当地居民农业也因此得到发展。因为是草场景区,同时大力发扬旅游度假产业,振兴农村发展道路。摆龙湖景区,位于曰者镇摆落村摆落大山,属于人工水库,修建于1958年,海拔1494米,是云南省8个较大的中型水库之一。摆龙湖景区发挥水库优势,发展农田灌溉、饮用水等,需要合理使用,水源尽可能不受到污染。

发挥湿地公园特色,发扬旅游养生产业。为改善生态环境,丘北县建设了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22处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湿地公园。普者黑湿地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喀斯特湖泊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南部滇黔桂喀斯特地貌中最为代表性。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和拥有优质空气的特色,发扬旅游养生产业,周边的居民也可以经营客栈、饭馆等。景区发展起来了,周边的居民也发展起来了,生活质量也改善了。

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普者黑景区内多处流域、植被,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相互协助,共同治理,可出台相应景区保护政策,确保有理可依。开展“退田还湖、退耕还田、退塘还湿”工作,采取湿地一系列保护措施。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为一些野生动物创作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增强。

打造康养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凸显丘北县景区优势,打造旅游胜地。全方面发展旅游景区工作,建设优良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产业规划与经济建设发展的规划,做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形成康养特色的旅游胜地。加快推进普者黑流域系统治理,打造美丽的田园生态旅游胜地。

(王文沛)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

相关链接:

1.【“七花杯”网评大赛】退税小服务 营商大环境

2.【“七花杯”网评大赛】“把脉开方”打通营商环境堵点

3.【“七花杯”网评大赛】坚持服务至上 优化营商环境

4.【“七花杯”网评大赛】从普者黑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说起

5.【“七花杯”网评大赛】以绿色“颜值”提升经济“气质”

6.【“七花杯”网评大赛】用“绿色食品牌”唤醒舌尖上的“清香”

7.【“七花杯”网评大赛】打造“产才引擎”赋能“产业强州”

8.【“七花杯”网评大赛】以乡土人才引“潮”绿色农业发展

9.【“七花杯”网评大赛】莫让乡村产业振兴持续“鸡肋”化

10.【“七花杯”网评大赛】向“绿色”要“GDP”

11.【“七花杯”网评大赛】小通道关乎大环境 小切口可有大突破

12.【“七花杯”网评大赛】多重聚才搭建“人才支点”,多方汇智撬动农业振兴

13.【“七花杯”网评大赛】打好四张牌 走好强州路

14.【“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动边疆基层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

15.【“七花杯”网评大赛】“筑巢引凤”更需“生态最优”

16.【“七花杯”网评大赛】“知行合一”打响营商环境翻身仗

17.【“七花杯”网评大赛】跑出产业动能转换“加速度”

18.【“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之干”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19.【“七花杯”网评大赛】笔者眼中的文山之干

20.【“七花杯”网评大赛】酒香也怕巷子深

21.【“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强州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22.【“七花杯”网评大赛】让“康养+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之招

23.【“七花杯”网评大赛】念好“人才经” 跑出“加速度”

24.【“七花杯”网评大赛】解好三个不等式,打好“绿色食品牌”

25.【“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强州有四个“离不开”

26.【“七花杯”网评大赛】挤一挤“不见面”水分

27.【“七花杯”网评大赛】擦亮七都名片 舞活旅游龙头

28.【“七花杯”网评大赛】增强投资吸引力 打造投资新高地

29.【“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绘强州蓝图

30.【“七花杯”网评大赛】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赋能“产业强州”

31.【“七花杯”网评大赛】小通道关乎大环境

32.【“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乡村“网红”走向“长红”

33.【“七花杯”网评大赛】期待县级高中辉煌再现

34.【“七花杯”网评大赛】锻造人才队伍 推进产业兴滇

35.【“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路焕发“神草”新生机

36.【“七花杯”网评大赛】莫让“派单”蜕变成“派担”

37.【“七花杯”网评大赛】从头谱新篇,党和政府带领移民群众走出一条致富路

38.【“七花杯”网评大赛】“抗疫”下的旅游要先“托底”——以普者黑为例

39.【“七花杯”网评大赛】以“文山之干”全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提升工作质效

40.【“七花杯”网评大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须坚持“十个不”

41.【“七花杯”网评大赛】优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 助推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

42.【“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的韵律

43.【“七花杯”网评大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贡献优化营商环境人社力量

44.【“七花杯”网评大赛】凝聚信仰之基 锻造担当作为

45.【“七花杯”网评大赛】解决“三无”,让丘北辣椒“里子”更实

46.【“七花杯”网评大赛】数海扬帆数说发展

47.【“七花杯”网评大赛】“探头”作用把好关 经济统计定“坐标”

48.【“七花杯”网评大赛】“中庸之道”不是万能

49.【“七花杯”网评大赛】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加大动力

50.【“七花杯”网评大赛】久久为功打造文山一流营商环境

51.【“七花杯”网评大赛】“强乡村”要先“强党建”

52.【“七花杯”网评大赛】“三抓”让民族团结“一路生花”

53.【“七花杯”网评大赛】战胜疫情,我们能做什么?

54.【“七花杯”网评大赛】基层单位作风建设要重“三抓”

55.【“七花杯”网评大赛】向下方能向上 百炼方可“成钢”

56.【“七花杯”网评大赛】基层干部要学会“三吃”

57.【“七花杯”网评大赛】“数字文山”自然资源大有可为

58.【“七花杯”网评大赛】“四轮驱动”跑出产业强州加速度

59.【“七花杯”网评大赛】“本土”与“外来”双重加持 走出文山新路子

60.【“七花杯”网评大赛】优化营商环境 还得“靶向施策”

61.【“七花杯”网评大赛】产业发展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关键

62.【“七花杯”网评大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排头兵,还需再下硬功夫

63.【“七花杯”网评大赛】担当润泽人生 教育向美而行

64.【“七花杯”网评大赛】打好“生态牌” 念活“致富经”

65.【“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七彩云南”保持“民族色彩”

66.【“七花杯”网评大赛】夯实“一县一业” 让老歌焕发新声

67.【“七花杯”网评大赛】争做“五大员”当好营商环境“勤务兵”

68.【“七花杯”网评大赛】疫情期间网格划分购买农产品 保民生又助力乡村振兴

69.【“七花杯”网评大赛】探索新时代残疾人就业存在困难对策建议

70.【“七花杯”网评大赛】“90后”干部要在“磨”和“炼”中破局

71.【“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之干” 解放思想

72.【“七花杯”网评大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强州”战略

73.【“七花杯”网评大赛】让“一线工作法”助力产业发展

74.【“七花杯”网评大赛】文山产业发展须抓好“一品双新”

75.【“七花杯”网评大赛】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建设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