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说说基层法院之“文山之干”
发布时间:2022-05-09 16:36:41
营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良好的营商环境关系到市场主体活力能否充分释放,更是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法治则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是基层法院践行文山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文山之干”的重要举措。那么,在“文山之干”中,法院要怎么干?法院又能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做些什么?
挂上“加速档”,涉企案件驶入“快车道”。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度,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在立案时对各类案件进行审查分类,为涉企案件加挂“绿标签”,开通“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绿色通道。同时,单独设定各个环节办理时限,提醒立案、审理、执行、流转等各环节承办人注意办理时限,加快办理速度,确保涉企案件确保高效办理、高效流转。
当好“服务员”,为企业提供“跑腿”服务。让法官走出法庭,走进企业,主动了解当地龙头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司法需求,为企业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执行等“一对一”司法服务,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智慧法院、移动微法院实行网上办案,通过远程立案、网上庭审、线上调解为企业排忧解纷,实现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
做好“清道夫”,清除市场交易阻力障碍。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在疫情期间要高度关注销售伪劣商品、扰乱防疫秩序、妨害公务等涉疫情类刑事案件,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安定有序的司法环境,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依法打击涉黑涉恶犯罪,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增强企业投资创业的信心。
提升“执行力”,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执行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案件执行中,既要综合运用各类强制措施,加快企业债权的实现,保护胜诉企业的权利;又要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涉企案件,遵循“必要限度”原则,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最大限度减少司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何睿)
(编辑:徐珺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