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需与本地实情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2-05-10 14:25:29
自云南省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以来,全省上下掀起爱国卫生整治风暴,文山州各县(市)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公共卫生都发生巨变,民众参与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丘北县建成区内的四个集贸市场管理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良好的秩序和购物环境得到了群众的称赞。但集贸市场的管理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甚至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成为下一步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的“肠梗阻”“喉中刺”。例如,市场开办方对于环境卫生安全提升缺乏责任意识,第一意识是获取利润,对市场提升改造、规范化管理能带来减少疫情隐患,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便民利民等公益性成效不敏感,不感兴趣,工作被动开展。又如职能部门职责不清,责任缺失,导致监管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盲目劳动。集贸市场内的参与经营主体众多,经营行为多类,涉及多种法律问题,牵扯多个部门监管职责,但有的职能部门对于市场内的管理繁重乱讳莫如深,避之不及,各方推脱,严重缺位。
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最终目的是改善生产生活空间,打造宜居家园,面对病根陋习,既要高压施策灌猛药,也要结合地区实际,疏导结合,人性化施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策的执行与方案出台要有利于改善生存质量,也要体现便民为民原则。集贸市场提升改造的目的要最终是人民得利,群众获益,这样才能赢得支持,减少阻力,取得双赢。以城区不得有活禽宰杀和交易为例,根据农贸市场考核提升细则,在对交易地点和宰杀场所进行达标改造后,是允许存在活禽交易点和宰杀店的,简单粗暴的禁止城区活禽交易和商业宰杀,虽然表面一了百了杜绝交易和宰杀的垃圾和异味,但不方便群众,只能逼迫商贩和官方打游击公开转为地下,甚至在监管部门稍微一放松就卷土重来甚嚣尘上。
二是对市场开办方要奖罚分明、言而有信,执行坚决有力。对一些达标改造态度积极的市场开办方,在改造达标后要兑现当初的奖补政策,让他们坚定改造决心,也树立标杆,行业典型,起到示范激励作用。对拒绝或拖延改造,敷衍塞责软磨硬泡的业主,要果断采取手段,由职能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直至政府公示关停整改。对主动积极配合整改的,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积极沟通,为其整改达标提供指导,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对集贸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监管真空,要争取上级出台地方条例来弥补执法真空。针对集贸市场开办方在疫情防控、场内卫生保洁、摊位管理等方面频频出现不作为、不愿作为、懒于作为的行为,部分省、地方有地方条例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监管范围,而我州县并没有具体执法依据,仅靠监管部门口头警告、劝告根本无法形成常态长效。建议省人民政府出台专门针对集贸市场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行政条例,为全省上下正在开展的爱卫创文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四是对待工作人员要宽严有度,既要精准问责,也要关心爱护。自爱卫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干部职工特别是七个专项行动牵头主责部门,切实做到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异常辛苦。而一些检查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往往有着较深较复杂的历史遗留背景,难以短期解决,对复杂性疑难性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提交县级统筹考虑,综合研判解决。对一些确属部门工作执行不力懒政怠政的行为要开展问责,对一些网格单位敷衍塞责、拈轻怕重的行为,特别是对一些部门对自己的主责责任含糊不清甚至推诿扯皮不作为的,要果断处理。同时,还要区分对待一线同志工作中的瑕疵和错误,对于一些超出一线干部处理能力和职责权限而出现的反馈和曝光,要启动容错机制,在甄别干部确已履职尽责后免予批评和处分,并把问题收集到县级层面研究解决。要奖勤罚懒、赏优罚劣,即纪律严明又区分对待,避免一味批评和问责致使广大干部职工人心惶惶忧心忡忡“万马齐喑”,要让大家受到鞭策,也看到希望,得到鼓舞,激发斗志,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主流氛围,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鲜活泼的内生动力。
(李光明)
(编辑:徐珺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