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发展“短平快”产业需谨记“三个不”
发布时间:2022-05-17 16:34:33
近年来,以养鸡、养蚕,种植黑木耳、巴西菇和蔬菜、中草药等为代表的一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业产业项目在基层异彩纷呈,为丰富农村产业发展和帮助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短平快”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谨记“三个不”。
不跟风上马,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产业虽投资小、见效快、易推广,但也并非所有地方和所有群众都适宜,这意味着基层在帮群众选择和拓宽致富路子时,不能跟风上马、与世偃仰,而要立足乡情、村情、民情,资源和基础设施便利条件等,多方调研论证,充分考虑群众需要什么、有什么和能做什么,确定适宜发展的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推广,做到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更应以自身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开发具有自身识别度的专属“短平快”产业。
不盲目投资,科学控制规模。“短平快”产业技术门槛低,极易同质化和超量发展,加之产品可替代性强,容易导致“一拥而上”和“一哄而散”局面,就基层而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更加敏锐的神经,时时关注本地区的产业类别、规模和市场状况,不盲目投资或盲区扩大规模,科学规划布局发展“短平快”产业的种类和规模,及时进行规模和市场状况预警,科学引导和控制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发展的组织力,既避免规模小而不成型、也要防止盲目发展导致市场过度饱和,保障“短平快”产业灵活高效、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实现规模与效益的最大化。
不放任自流,规范发展秩序。“短平快”产业点多面广,发展随意性强,除产业规模变动频繁外,还存在难以形成统一的种养殖管理、储存、运输、包装和销售标准等问题,需要基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切实做到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不断靠前服务,协调做好标准化生产发展的技术服务指导,根据产业产品特性,有组织性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帮助优化生产经营体系,让“短平快”产业成为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王应祥)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