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推动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18 10:53:28
文山州居住者汉、壮、苗、彝、瑶等民族,我州康养旅游业应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康养旅游。
依托特色村落,建设康养基地。世外桃源坝美、田园风光八宝,特色民族村落丘北石别村、马关马洒村、广南马碧村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村落能让人近距离欣赏土墙青瓦吊脚楼的建筑之美,感受壮族人民依山傍水、耕田织布、撒网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康养旅游可以依托这些地点建设康养基地,使人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在村落里、在田埂上、在小溪边沉浸式享受田园生活和自然美景。
挖掘民族特色,打造康养项目。文山州有三七、砂仁、八角、铁皮石斛等多种特色中药材,各少数民族也有自身的中医药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特色优势,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种植和利用,着力发展保健养生、健康养老等康养服务。如广南县杨柳井乡的六郎城,主要人口为壮族,当地结合铁皮石斛的种植,依山打造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涵盖石斛养生和田园观光等业态。文山州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产物资源,应注重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以点带线、织线成面,绘制文山康养旅游地图。
基于民俗文化,丰富康养服务。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手工技艺、衣食住行等都是康养旅游体验项目的“素材”,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能够增强吸引力、丰富旅游内容。如以壮族三月三、陇端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传统节日为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活动,根据山歌对唱、织布染布、竹编、美食制作等传统民族文化和手工技艺创建文化体验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江边垂钓、森林徒步、茶叶采摘等康养活动,让人们在体验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够休闲游憩、放松身心、修身养性。
将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结合的过程,应让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成为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在改善基础设施基础上,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更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推动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卢巧梅)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