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助力产业发展需要平视的目光
发布时间:2022-05-19 10:16:5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本土小微企业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遇到的肠梗阻问题层出不穷,用地、用电、用水不合规等。而一些外来的企业,则享着形式多样的扶持政策,或是“三通一平”,或是免税、抑或是援建大棚等。在助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明显存在着摆好宴席请客“媚外”的仰视,缺乏对内对外平视的目光。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不难看出,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然而,发展农业产业单靠传统的零星分散型难以形成气候,某地某农产品滞销,往往是产销链断裂造成的表象,而非规模化、非集成化、非规范化、非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则是形成断裂的根本。农副产品几乎都是生鲜,没有全链接的产销体系,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极其低下,同时也没有哪家供应链企业愿意东奔西走的去进行收购。到一个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进行收购,一待就是一个周期,谁不乐意?
要实现规模化、集成化、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就离不开土地流转和合作化经营,这就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标现实,一个州有101个乡(镇)960个行政村,在册正常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600余家,平均每个乡镇有9-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合作社的服务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扶持,优秀的合作社申报成为国家级、省级、州级示范社之后,分别有10万、9万、8万的奖补资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对待农民专业合作重注册、轻管理、疏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自生自灭几乎成为常态。与“摆好宴席请客”锦上添花式的优惠政策相比,本土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难免会有“省酒待客”“干瞪眼”“缺乏雪中送炭”的阵痛。
一个地方的产来发展自然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但没有本土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强壮的身子支撑,那也只是一条“病龙”。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一座山头,那么本土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便是藏在森林里的千军万马。只有摒弃“仰视”的目光,多一些平视的目光,让农业农村农民能够公平公正地享有更多发展资源,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生态才能真正形成一片绿洲,也才能变产业“盆景”为产业“风景”,最终惠及千家万户。
(修远)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