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浅谈“数字文山”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19 16:53: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数字化”对于建设现代经济发展体系,培育新型发展业态,重塑竞争格局起着“胜负手”作用。身处“数字化”建设“风口”,“数字文山”建设应紧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等主攻方向,精准发力,让“数字文山”成为当下及未来推动产业强州的关键一招。
强调基础“稳”,做实数字产业化。我州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1400个,目前已全量开通入网;在智慧边境建设中,争取到1800万元“智慧边境大数据一期”专项经费;在电子商务建设里,2021年1-11月,实现网络交易额207.15亿元,同比增长28.36%,高于全省增幅12.13个百分点。但是,数字产业化不能故步自封。要夯实数字建设基础。完善信息通信、软件服务等数字产业链,推动大数据、数字货币、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积极接洽华为、阿里云、浪潮、腾讯等企业,推动“智慧化”“数字化”合作事项落地实施。加快培育数字化新业态,通过建设数字5G、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持续推进“人、机、物”深度互联,促进在线医疗、线上办公、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井喷发展。推进“数字化”赋能强边固防、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现代农业生产等,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要探索“数字小镇”驱动模式。充分利用普者黑5A级风景区优势,以打造“康养小镇”“健康生活目的地”“智慧旅游”等健康服务业为抓手,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聚集。通过平台搭建、体系孵化、生态优化,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变旅游“单核”为“旅游”和“数字化”“双擎”驱动。
突出上限“高”,推动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山腾飞的“神来之笔”,能有效助推我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甚至迭代升级。要从加强“顶层设计”,产业链“优化、拓展、延伸”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建设。政府“绘蓝图”,送政策“大礼包”。要坚持专班实体化和“专班+”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好评率”,建好传统产业数字化“后台服务器”。统筹协调财税、金融、土地等要素,订足想尽用活各类惠企政策;借助市场化运作手段,设立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充分激发数字化社会面活力。企业“担担子”,打转型“组合拳”。要鼓励企业不断优化产业链,围绕全产业链供应场景,积极探索“上游”+“下游”“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各节点全面“数字化、数智化、网络化”的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产业“跨界合作”,产学研机制创新等方式,多主体、多渠道建立良好产业数字化生态。
体现队伍“专”,培养数字化人才。“懂电才能触摸高压线。”数字化行业有着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准入门槛高等特点,其持续进步离不开创新型、专业性人才。我州要抓住数字化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激励等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通过建设企业大学、企业培训基地等方式,鼓励高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借鉴学习企业“委培生”管理制度,通过定向交流,推荐本地人才前往知名高校委托培训。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三方组织落地文山,适时建立行业协会,建立政府和行业“两手抓,两手硬”的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育体系。要营造良好环境,搭建数字化人才引进平台,牢固树立“马儿要想跑,必须要喂草”的理念,确保薪资福利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数字文山”的大幕已经拉开,各级干部群众必须“不松手”“不缩手”“不甩手”,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跨年,盯紧“数字文山”建设目标,写好“文山之干”“数字文山”新篇章。
(冯程)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