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
发布时间:2022-05-20 12:49:32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乡风文明离不开文化的引领,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丰厚沃土,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重要的手段。
不断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推动硬件设备,也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软实力;既要注重强化农村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也要使乡村之“魂”不走样不歪曲。
抓住文化灵魂,推动乡风文明。一方面,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孕育乡风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并赋予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让人享受到优质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致力推动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于本土性地域性的乡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应加以创新和转化,培育和创造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未来前瞻性的新型乡村文化。
保护开发并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保留优秀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珍惜文化资源、守护文化根脉。首先,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维护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其次,开展好节庆活动。用好各类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带动无形资产的积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设施,运用市场力量,加大财政投入、理顺发展机制,借助农村民俗文化发展各类创意产业。应该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把乡风建设与乡村旅游和新兴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建设乡村文明示范村。同时,移风易俗,消除陈规陋习。依靠群众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方面。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希望生活在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社会环境,盼望享受到现代化文明成果,这是农民群体的一致追求和愿望。只有促进乡风文明,才能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乡村的全面发展。
(李金艳)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