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以“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5-21 00:26:0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无论是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牢“三农”基础都是压舱石,必须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休闲农业”这一崭新词汇映入大众眼帘,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产业。春暖花开季,桑葚上市时。麻栗坡县下凉水井几十亩马桑园,在阳光照耀下,桑叶绿得发亮,微风吹来,绿波荡漾。走近桑树林,无数红的、紫的桑葚挂在绿叶下,每天来到马桑园采摘桑葚的人数络绎不绝。这就是下凉水井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戴正永和村民的马桑园,当有人问及戴支书为何要把传统农业发展为马桑园时,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而我们麻栗坡县的地理特征限制了传统农业的价值,唯有发展特色农业,方能实现乡村振兴。根据下凉水井靠近城市的地理优势,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休闲体验,所以就带领群众开发了以马桑园和无刺黄泡为主的休闲农业。”目前戴支书组织大家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为当地解决了部分中老年等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戴支书的休闲农业只是众多乡村特色产业的缩影。乡村特色产业要取得长足发展,还要将乡土特色品牌建设贯穿乡土特色产业供给链全过程。打造有规模、有品质、有影响的“乡字号”“绿色健康”品牌,更大范围传播产品信息,让口口相传的文字和符号走进消费者脑子里,打造知名乡土区域品牌,要让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农家乐等产销对接的新型乡村产业链,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休闲农业要注入文化因素。农村承载这无数人的“乡愁”,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的浮躁繁华,“家乡”已经成为无数人向往的精神港湾,但是如何把“乡愁”转化为“金山银山”,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考量。把“乡愁”文化植入休闲农业中,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偏好,可以让下一代体验宝贵的乡土文化,这一点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也符合当下人们的思想追求。这样一来,乡村产业不仅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传承乡土文化,实现多环节增收。
历史证明: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面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统筹规划,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乡村要振兴,科教是保证,产业是后盾。
(刘贵恒)
(编辑:徐珺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273.【“七花杯”网评大赛】着力将文山城打造成滇东南最美城市
274.【“七花杯”网评大赛】结合“文山之干”浅谈丘北县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76.【“七花杯”网评大赛】漫谈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的“文山三七”产业发展
278.【“七花杯”网评大赛】念好“联动合”三字诀 答好医保民生卷
279.【“七花杯”网评大赛】制度有“锋芒”,躺平也有“刺痛感”
280.【“七花杯”网评大赛】抓好农旅产业融合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82.【“七花杯”网评大赛】“90后”干部要在“磨”和“炼”中破局
284.【“七花杯”网评大赛】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几点看法